港產智能戒指眾籌成功 投資者看好語音互聯網結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採用骨傳導技術的ORii智能戒指,方便通話之餘亦確保私隱。(Origami Labs圖片)
最近本港完成了一宗眾籌,僅花了7小時就籌得3萬美元(約23.4萬港元),《信報》StartupBeat請到是次眾籌主角、Origami Labs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黃家恆,以及其投資者、 Click Ventures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陳海麗一同分享產品,細述初創企業與投資者面對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海麗(Carman) Click Ventures 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
黃家恆(Kevin) Origami Labs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尹:Kevin,可以請你分享一下手上的產品嗎?
黃:這是用語音控制的智能戒指ORii,可經藍牙接駁手機,配合內置麥克風和語音識別功能進行操控。現時其他可穿戴式設備,例如智能手錶,都是以喇叭播放,不適合在一些公開場合使用;而ORii用家只須把手指放在耳邊,它能將聲音轉成震動,利用骨傳導技術將手機語音傳送到用家耳內,保障私隱。
尹:對港人來說,語音助手仍是新鮮事,你們認為智能戒指的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耳骨傳導聲控手機
黃:目前不少大型科技公司的新產品,如蘋果公司的HomePod、Amazon的Lex及阿里巴巴天貓的智能喇叭等,都是無屏幕的。大家知道,以傾偈形式處理事情會更方便,但以前科技發展未夠成熟;現時的語音識別技術已大為提升,Google的準確度更達95%。
陳:我主要看好語音技術的發展,加上人工智能發展愈來愈成熟,未來語音與互聯網的結合日漸強大,預料有更多新技術出現。例如以色列有一個新技術,可以即時搜尋電台語音。可能在開會時提到一個人,你可以輕聲跟ORii說,隨即已找到傳媒對這人的報道。
尹:成功眾籌及得到種子基金後,你打算如何使用這筆資金?未來又有何計劃?
黃:首先,我們會改良現有產品,以迎合市場需要,這要靠其他生態資源幫助,希望在短期內準備好。現時各個智能設備都是被動的,你向著設備說話,設備再回應你。我們會加強戒指的軟件,令它支援情境感知,能夠從手機、動作及週邊環境聲音收集數據,了解正在發生的事,再主動通知你。
招聘人才多方嘗試
尹:雖然未來機會多,但發展涉及大量資金及人才。Carman你預料ORii會面對什麼困難?
陳:目前全球大部分初創企業都難以招聘人才。有初創企業開始越洋到烏克蘭請人,這情況日趨普遍,因為當地已變成外判中心。今時今日,不論任何地方的初創企業,首年便要擴張至其他國家。因此,要將工廠、人手及辦公室設在何處,都是他們正面對的問題。
尹:初創企業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參與Networking活動,還是在網上進行較可行?
黃:請人方面,我們比較幸運,現時團隊的人是我們早就認識的。
陳:初創企業無論什麼招聘方式都要嘗試,例如經獵頭公司、LinkedIn或AngelList(資金及人才配對網站)等。
尹:早年有不少初創獲得的資金,未必來自專業投資者。他們或無法跟初創企業溝通,甚至因為一些交易條款,令生意無法繼續。投資者與初創企業家的關係,又應該如何維持?
陳:我以前亦是初創企業家,對比20年前,現時的投資者明顯成熟不少,初創企業亦然。但時至今日,仍有部分業內人士尚未懂得程序及標準。
舉個例子,有天使投資者不知道標準投資金額。一開始就想以較低資金,吸納對方三至四成股份,卻不知道他這樣做就會扼殺了這間公司。現時網上有大量免費的法律文件範本,供大家學習參考,保障自己。
創投合作改良產品
尹:該如何分辨策略投資者?
黃:維持關係的關鍵在於企業家,因為不少成功的投資者,都同時投資多間企業。初創企業是合作夥伴,應該要支持投資者的不同活動,或主動約出來培養關係。不要每次都要說服新投資者,而是要請教他們;徵求意見後,再落實改善自己,從而持續發展。
若要我在策略投資者及大額資金中取捨,我會選擇策略投資者。始終幫自己走到下一階段的不是資金,而是要改良產品。對我們而言,較適合的早期投資者,可能是工廠相關人士,有助減低生產成本及提升生產力。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左起)投資者陳海麗及Origami Labs聯合創辦人黃家恆,跟尹思哲大談創業經。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衞星大戰|Apple和SpaceX掀衞星服務爭奪戰
Apple 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據報正在爭奪供應有限的手機頻譜使用權。消息指,Apple在外太空投資激怒了馬斯克,而SpaceX已敦促監管機構叫停一項由Apple出資的衞星擴張項目。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針對不同行業監管AI發展(方保僑)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普及,潛在風險和挑戰也日益顯現。如何在促進創新的同時,確保AI技術安全、透明和公平使用,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AI預測|蓋茨:兩工作十年內較受AI衝擊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預測人工智能(AI)將於未來10年取代人類在醫療、教育等大多數專業領域的角色。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陳仲文|AI武器化 衍生新興網絡威脅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指出,本地企業現時面對五大網安風險,從大型語言模型(LLM)外洩風險、AI助長的詐騙攻擊,以至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憂等,企業須正視新興威脅,強化防禦策略。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楊紅霞|籲港府支援基建 配合人才優勢
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楊紅霞直言,本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浪潮中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乃不爭事實,但只要充分把握人才優勢,善用周邊地區資源,相信仍有不少發展機會。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直接偏好優化(DPO)
直接偏好優化是一種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新興方法,直接利用人類的偏好數據來優化模型。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獎勵模型(Reward Model)
獎勵模型是一種在機器學習領域使用的概念,特別是在強化學習及某些生成式模型的訓練中。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