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比特幣可殺 「國有化」可期 (黃長東)

By on September 23, 2017

本文作者黃長東,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系哲學碩士生,為《信報》撰寫專欄「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比特幣難於監控,是主權殺手,中國率先誅殺,禁止交易。(Pakutaso 網上圖片)

比特幣難於監控,是主權殺手,中國率先誅殺,禁止交易。(Pakutaso 網上圖片)

過去半月,全球比特幣市場血雨腥風。先是中國人民銀行等7個部委9月4日將ICO(首次代幣發售)定位為「非法金融活動」,後有8日勒令關閉比特幣──人民幣兌換所,造成市場恐慌。14日,中國最大的數碼貨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宣布月底前終止交易業務。由於中國佔了比特幣發行的三分之二,接二連三打擊之下,比特幣價格半月來暴跌40%,15日一度跌穿3000美元。同時,英美多國也發出警號,嚴防比特幣ICO的風險。讀者或會疑問,為何各國對比特幣好像如臨大敵,處處設防?

時下對比特幣的評論,大多集中於比特幣削弱銀行體系,又或者藏匿犯罪活動。這些論點全部有理,可是各國政府看得更高、想得更遠。其真正提防的,是比特幣一天成為「主權殺手」。

兌換數碼人幣 港有作為

試想想,一旦舉國獨沽一味採用比特幣,將會立即喪失三類經濟自主權。第一、政府的「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形同作廢。貨幣供應不再由中央銀行操控,而是取決於深奧算術,若然比特幣某天開採枯竭(很有可能),經濟就會步入緊縮,百業蕭條。第二、政府的「滙率政策」(Exchange Rate Policy)全然報銷。比特幣放任投機買賣,滙率浮沉不定,好像今年一度急升380%,又復跌37%,會對出入口商造成極大災難。第三、政府的「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也會大受侵蝕。倘若民眾用比特幣投資房地產及股市債市,而比特幣價格暴跌的話,銀行隨時資不抵債,觸發擠提危機,民眾的身家更有機會一夜間化為烏有。

金融學有三元悖論(Mundellian Trilemma)之說,意即中央銀行不能同時達致「資本自由進出」、 「固定滙率」以及「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最多只能三選其二。在比特幣的霸權下,只有資本自由進出可取,得益的徒是貪婪的炒家與「自由」的狂熱者。事實上,比特幣就如沒有黃金的金本位,妨礙了各國政府對經濟震盪的調整能力,偏偏又欠缺了黃金的保值能力,於國家、於人民都是弊大於利。

比特幣既然行不通,那麼比特幣區塊鏈的種種益處,豈不是要全數落空?也不然。筆者可以斷然,比特幣被「國有化」,將會是二十一世紀中央銀行界的盛事。這當然不是說全球各國會悍然充公比特幣的系統(這在技術上不可行),而是說各國政府會試圖創立各自以國家為單位的法定數碼貨幣(Statutory Digital Currency),取比特幣之長,補比特幣之短。

「法定數碼貨幣」將是大勢所趨。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人民幣」已經進入測試階段,是世界上第一個測試數碼貨幣的國家。中國的做法,是由央行發行數碼人民幣,由商業銀行儲存,各自進行清算,然後利用數碼貨幣的特性進行交易認證、記錄及分析工作,數碼人民幣保存了比特幣公開、透明、高效的優點。

但相比起比特幣,數碼人民幣非但沒有繞開了銀行體系運作,還利用了現有銀行的客戶群和IT基礎建設將數碼貨幣推而廣之,可謂魚與熊掌兼收。

同樣,英倫銀行現正研發得如火如荼的RSCoin,雖說更加側重區塊鏈的運用,但背後這種央行──銀行的二元架構也始終貫徹無遺。

在數碼貨幣浩浩蕩蕩的大勢下,香港又可以擔當什麼角色?由於中國長遠的經濟戰略是人民幣的「有序兌換」(Managed Convertibility),在岸人民幣跨國界點對點支付的特性必被制約,做法將會如支付寶一樣,為海外支付限額設上限。這時候,香港可以參考今年5月金融發展局發表的報告,爭取成為離岸數碼人民幣的兌換及清算中心,並認真發展「數碼港元」,從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國兩制」取勝之道,就在此間。

更多黃長東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