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輝冀創意連繫世界 離蘋果展拳腳 港人籃球App揚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港人林天然(右一)及李景輝(右二)研發的HomeCourt,獲NBA球星拿殊(左二)投資。

用戶只要在iPhone安裝應用程式HomeCourt,用鏡頭瞄準球場範圍,即可收集和分析多種數據,有助籃球員做針對性訓練。(受訪者提供)
蘋果公司上月舉行新產品發布會,講台上出現了港人的身影,他就是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在蘋果公司工作8年多的李景輝。他以NEX Team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身份,介紹其開發的運動科學應用程式(App)HomeCourt。
這款手機App標榜用人工智能(AI)技術收集和分析運動數據,協助球員提升投籃技巧。用戶毋須於球場或籃球外掛特定感應器,只要把已安裝HomeCourt的iPhone穩定置於三腳架或地上,再以機身鏡頭瞄準球場範圍,App會自動辨識籃框、球場、三分線和球員等目標,按鍵後即可追蹤投籃動作。若球員成功射入,App就會在操作介面上,於投籃位置標示圓點,射失的話就出現紅色交叉。
不斷嘗試 第15個念頭跑出
新推出的iPhone Xs、Xs Max或XR由於已內建A12 Bionic處理器,程式更可實時追蹤球員位置、投籃姿勢及預測拋物線,同步探測投籃類型、球員雙腳角度、球速,以至出手(Release)角度、時間、高度等數據。球員在球場哪個區域發揮較佳,左手或右手的射籃準繩度較高,均可在HomeCourt上一目了然,方便日後作針對性訓練。
身在三藩市的李景輝及拍檔林天然透過視像電話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李景輝回憶研發HomeCourt的背景,他笑說:「我每個星期都會打籃球,有一晚太太和女兒專程到球場睇我打波,通常這些情況都是一球不入。」

李景輝坦言,HomeCourt是第15個,亦是目前唯一實現的念頭。(Apple網上圖片)
在摯親面前「失威」後,李景輝想研發一個小工具,自動剪輯球賽精華片段,好讓妻女明白他的真正實力,更希望工具捕捉球場活動數據,化身籃球員提升球技恩物,於是成就了今天的HomeCourt。
當時剛辭職離開蘋果公司的李景輝早有創業打算,「想用一些有趣意念跟世界連繫,有些事情在搞初創時才有機會體驗得到。」他坦言,自己曾有14個創業念頭,但通通是秘密,而HomeCourt是第15個,亦是目前唯一實現的一個。
李景輝找來3位蘋果公司的舊同事一同研發HomeCourt,並拍攝地區籃球隊練習和比賽的情況。他們利用蘋果去年發布的AI機器學習框架「Core ML」,讓系統辨識籃球目標、何謂投籃成功等,同時收集各方意見,了解產品的切入點。
獲球星拿殊林書豪投資
HomeCourt於今年7月正式推出,目前首30日免費無限試用。試用期結束後,用戶每月首300次射籃繼續免費,或每月支付7.99美元換取無限次使用。值得一提的是,NBA勁旅波士頓塞爾特人、費城76人和侯斯頓火箭,皆以HomeCourt訓練球隊。李景輝強調,NBA球隊和一般用家所使用的HomeCourt功能一樣,「過往NBA球隊大花金錢安裝不同攝錄機和感應器(收集訓練數據),現在普通人用一部iPhone都做到相同效果。」

只要把已安裝HomeCourt的iPhone穩定置於三腳架或地上,再以機身鏡頭瞄準球場範圍,App會自動辨識籃框、球場、三分線和球員等目標。(HomeCourt 網上圖片)
HomeCourt的投資者不乏球壇名宿,包括剛於今年入選NBA名人堂、曾兩奪NBA最有價值球員的拿殊(Steve Nash),以及亞特蘭大鷹隊華裔球星林書豪、達拉斯獨行俠班主庫班(Mark Cuban)等。李景輝透露,尚有其他NBA界別以外的投資者,目前籌得的資金約有400萬美元(約3120萬港元),又強調運動數據化是營運目標,寄望將來技術能擴展至其他運動項目。
三藩市創業生態勝香港
李景輝與林天然均指出,三藩市灣區的創業生態優於香港,皆因人人都有創業夢,也願意交流意見,「只要你有一些世上前所未有、能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的東西,這裏(灣區)的人自然會留意你,甚至想參與其中,哪怕是投資或掏腰包買你的產品。」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港精英聚首矽谷成就傳奇
[ English Version ]
HK-born tech entrepreneur David Lee slam-dunks with HomeCourt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衞星大戰|Apple和SpaceX掀衞星服務爭奪戰
Apple 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據報正在爭奪供應有限的手機頻譜使用權。消息指,Apple在外太空投資激怒了馬斯克,而SpaceX已敦促監管機構叫停一項由Apple出資的衞星擴張項目。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針對不同行業監管AI發展(方保僑)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普及,潛在風險和挑戰也日益顯現。如何在促進創新的同時,確保AI技術安全、透明和公平使用,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AI預測|蓋茨:兩工作十年內較受AI衝擊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預測人工智能(AI)將於未來10年取代人類在醫療、教育等大多數專業領域的角色。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陳仲文|AI武器化 衍生新興網絡威脅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指出,本地企業現時面對五大網安風險,從大型語言模型(LLM)外洩風險、AI助長的詐騙攻擊,以至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憂等,企業須正視新興威脅,強化防禦策略。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楊紅霞|籲港府支援基建 配合人才優勢
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楊紅霞直言,本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浪潮中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乃不爭事實,但只要充分把握人才優勢,善用周邊地區資源,相信仍有不少發展機會。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直接偏好優化(DPO)
直接偏好優化是一種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新興方法,直接利用人類的偏好數據來優化模型。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獎勵模型(Reward Model)
獎勵模型是一種在機器學習領域使用的概念,特別是在強化學習及某些生成式模型的訓練中。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