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網絡釣魚個案連升四年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去年共處理7725宗網絡保安事故,較2020年減少7%,惟網絡釣魚個案增加7%,數字連升4年,佔整體網絡保安事故近半(48%),當中七成涉及電子商貿或網上銀行。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指出,警方去年共接獲363宗涉及假冒郵遞服務的釣魚詐騙個案,比2020年多出25倍,涉款563萬元;另有352宗個案涉及假冒金融機構或電子支付平台,受害人一共損失2000萬元。
騙徒買加密幣洗錢避追查
范俊業稱,騙徒主要藉虛假電郵、短訊,或者假冒銀行職員、執法人員,誘使受害人交出敏感資料,從而轉走受害人資產。部分騙徒會購買加密貨幣和虛擬資產以洗黑錢,增加警方追查難度。
殭屍網絡為僅次於網絡釣魚的網絡保安事故,佔整體45%,當中一半源自國際網絡犯罪平台「雪崩」(Avalanche)。生產力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兼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提到,殭屍網絡的個案數目按年跌16%,估計跟2020年全球最大殭屍網絡之一的Necurs被35個地區聯手搗破有關。
展望2022年,網絡釣魚、勒索軟件等仍是主要資安風險,黑客除了把受害人資料上鎖,從而勒索贖金之外,亦會隨時假扮受害人,進一步欺詐其客戶及業務合作夥伴,或者發動DDoS(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等。
陳仲文指出,隨着加密貨幣和元宇宙興起,黑客入侵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錢包資料外洩、藉免費發放虛假非同質化代幣(NFT)進行釣魚攻擊,甚或盜用虛擬化身等資安問題不容忽視。此外,黑客也可能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科技,虛構名人錄像和聲音以散播虛假資訊,或假冒他人參與重要網上會議。
范俊業不諱言,元宇宙的用戶身份隱密度高,加上跨地域特性,勢必增加網絡詐騙風險,並為警方追查案件帶來挑戰。陳仲文同時提醒企業及早制定措施,以應付涉及新興科技的保安風險。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