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電子錢包支付總額增3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香港非現金支付發展繼續加快。金管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無論在儲值支付工具(電子錢包)或信用卡,總交易量及額度按年和按季計均見增長,尤以近年新興的電子錢包支付推展更快。
人際轉賬量季升一成二
截至第三季度止,包括來自16家儲值支付工具(SVC)持牌人數據,使用中的電子錢包賬戶總數約5410萬個,較第二季度增4.4%;而季內總支付量達15.2億宗,按年及按季升6.9%和0.9%,支付總額447.73億元,按年及按季分別飆29.7%和9.1%。
至於電子錢包使用範圍上,個人對個人轉賬增速明顯,第三季的轉賬量按季升12.3%至1557萬宗,涉資66.26億元,按季升54.3%;消費支付則更着重在銷售網點使用,第三季銷售點支付量按季增1.6%至14.27億宗,涉款222.65億元,較上季漲4.4%,網上消費使用則按季跌12.4%至7740萬次,涉資158.52億元,按季增2.9%。
至於在港發展時間較久兼較成熟的信用卡支付,增速未及電子錢包快,第三季度止流通信用卡總量,按季升0.8%至1932萬張,使用宗數亦較電子錢包少,但涉及金額則遠遠拋離電子錢包,相信與信用卡能支付大額消費有關。
第三季內,信用卡支付量1.85億宗,按季增3.5%,涉資約1791億元,較上季升0.3%,當中,在香港使用的宗數及金額,分別佔總比逾80%。
除一般消費支付外,第三季度信用卡貸款亦錄漲幅,宗數按季升2.4%至239萬宗,涉及金額123.62億元,按季計亦增6.2%,按年計,宗數及金額則持平為升9.3%。
金管專題文章力撐聯滙
另外,金管局發出季度報告,當中有專為聯繫滙率制度所作的專題文章,文中引用多個例子及模型,反映過去35年來,香港聯滙制度根據與貨幣發行局原則一致的貨幣政策目標一直成功運作,制度長期行之有效,研究亦顯示,減少政策環境的酌情空間並規範化聯滙制度,有助提高公信力,並令該制度更穩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