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拆解方言 (有光科技溫豪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全球企業為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紛紛搶攻人工智能(AI),當中以中美兩國公司最為積極。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早前亦看好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向一家本地AI初創公司有光科技(Fano Labs)注資。《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首席執行官溫豪夫親身講解該公司的業務大計,並分享中港美三地的人工智能發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溫豪夫 有光科技首席執行官
尹:現時發展NLP技術,很少人考慮中國方言,為何你偏好這範疇?期間遇到困難嗎?
溫:一直以來,普通話NLP都有很多人做,英文、西班牙文、法文亦然。這些主流語言歷史悠久,但方言很少人做,又不得不做。以港企客戶為例,絕大部分使用廣東話;同樣,即使是內地企業的客戶,普通話也未必是主流,例如四川的企業客戶之中有七成使用四川話。
不過,訓練AI需要大量數據,方言數據不是很夠,熟悉的人才亦不太多,所以我們會與機構合作,利用對方的數據庫改善我們的AI,再為該機構服務。
全球市場潛力十億計
尹:Fano Labs得到維港投資注資,另一邊廂,有說公司不急於籌錢,為何有這種說法?
溫:我們做B2B業務,現時擁有不少客戶,有些規模十分大,且業務多元化。此外,我們經營之初便得到創新科技署約200多萬元資金支持。加上前年獲得3位天使投資者入股,目前資金仍然充裕,未有集資需要。
當時有朋友介紹我與維港投資的代表見面,只是單純聊聊天,但對方突然有意參與。我認為,香港市場小,不適合做消費者產品,卻十分適合當科技樞紐,把技術出口到世界。該風投公司偏好深度科技,十分認同我們的遠景,過往也有投資類似的公司。為了Fano Labs的未來發展,我決定接受該輪融資。
尹:你們有何經營模式,可以簡單介紹嗎?
溫:與其他技術公司不同,AI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就需客戶支持,靠對方提供更多數據才可作分析,互相進步。我們經營的業務模式主打客戶服務中心,例如向企業收取軟件費用(Software Licensing),以年費方式使用;若要額外專業服務,須另行收費。
香港約有200多間公司有客服中心,內地就至少有幾萬間。我們的服務不只做中文,還有英文,文字及電話都可處理,未來或涉足日韓市場。隨着需求不斷增加,相信整個市場的潛力或數以10億元計。
擁專業經驗勝同行
尹:市場上不乏競爭者,你何以滿有信心比他人優勝?
溫:目前一般大型公司多專注主流語言,針對方言的都以初創企業為主。既然大家都是初創,那就競爭吧!看誰的技術較好,誰人就走得較快。AI公司對數據需求大,特別是客服中心,涉及大量專業用詞,與日常用語截然不同。當我們做過某些企業客戶,有機會處理特定的專業數據之後,在同一行業的客戶群中便較其他AI公司優勝。
除了數據有過人之處,AI公司亦主要鬥人才,有人才方可成功。我們算是香港大學的「親生仔」(有光科技屬港大的衍生公司),大家關係不錯,較有機會招攬人才,加上這是B2B生意,用戶忠誠度比B2C高很多。除非合作不愉快或當中存在問題,否則企業客戶很少轉公司。
尹:有人提到,現時中美兩地的AI正互相競爭,你在兩邊都待過一段時間,對此有何看法?
溫:我認為,技術發展應該論人才而非地方。現時中國的AI發展確實十分迅速,甚至比美國更快,不過美國累積的經驗比其他地方為多。在這行發展的人大多擁有博士學位,一問大家的師傅是誰,就發現「源頭」不外乎幾個人,都是美國人居多。今時今日,在中國發展AI的人大部分從美國回流,若他們日後要離開,屆時市場的發展又是另一個模樣。
港人才屬頂級水平
尹:香港又如何?本地有AI人才嗎?如何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溫:行內有前輩做過統計,審視不同地方的AI研究報告及對行業的貢獻等。結果中美一如所料排在榜首,惟香港竟然也排在第6、7位。中美兩地各有幾千間大學,香港只有8間。若按比例計算,其實本地的人才水平屬頂級。
香港幾間大學都有大量AI人才,但要他們留港發展十分困難。首先,本地AI公司極少,反觀內地有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美國有Google、Facebook等大型科企。其次,能力最強的人才都不受地域限制,他們固然向錢看,但同時十分重視跟誰合作。換言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他們。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 English Version]
Startup Fano Labs uses AI to understand Chinese dialect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