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網貸平台違約率僅1% 攻東南亞中小企 累計借出32億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張凱文(左)表示,在網貸業務上追求短期獲利,會引發業界負面競爭,不利行業長遠發展;旁為另一創辦人Reynold Wijaya。(受訪者圖片)
內地近年出現P2P網貸平台爆煲潮,不少平台因管理不善,甚至違規經營而倒閉,令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總部設於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初創Funding Societies,其聯合創辦人Kelvin Teo(張凱文)早前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公司如何憑着審慎資本管理策略,把違約率降至約1%,低於行業平均值,成為跨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地的網貸平台。
網上申請 小額批核即知結果
2015年,張凱文與另一位創辦人Reynold Wijaya從美國哈佛留學返回東南亞,成立P2P網上借貸平台Funding Societies。該公司以協助中小企業融資為目標,吸引投資者成為放貸方,向用戶提供金額相對較小、貸款期較短、毋須抵押的網上貸款服務。
Funding Societies成立至今,已在東南亞市場累計發放貸款逾48萬宗、金額逾5.6億新加坡元(約32億港元);平均每筆貸款額約20萬新加坡元(約115萬港元),年期最長12個月。
東南亞不少國家的中小企業難以向銀行借貸,或需要經過繁瑣費時的申請手續。有見及此,Funding Societies讓一般借貸者透過其網站及應用程式,在網上完成整個借貸手續。10萬新加坡元以內的借貸,申請者可在當日獲悉結果,毋須像傳統銀行般,需要審批一至兩周。沒有抵押品的借貸企業,如果通過審批,亦可申請高達200萬新加坡元的貸款。
回報達18厘 嚴格審查保質素
Funding Societies表明不保證利息收入,也不保證投資者可取回本金。張凱文直言,投資者須自行承擔風險的同時,也可靠精準眼光享受較佳回報。對投資者而言,平台目前投資回報率介乎8厘至18厘,遠高於傳統銀行存款利息,遂吸引逾12萬名投資者註冊。Funding Societies則會向借貸的中小企業及投資者收取服務費作為收入來源。
「網上融資及P2P貸款生意很容易開展,但非常難以做好。」近年亞洲區內P2P網貸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冒起,當中不少為快速搶佔市場,濫批借貸項目,導致違約超越負荷而最終倒閉。張凱文直言,「追求短期獲利,會引發行業負面競爭及過快膨脹。從長遠來看,這對所有人都有害處。」他提到,Funding Societies現時違約率約1%,低於行業平均值,關鍵之一是公司嚴格審查借貸者,包括收集多方面資料核查其信用,分析公司文件以防偽造,並再由員工人手核對及查證。

Funding Societies由2015年成立至今,在東南亞累計發放貸款逾48萬宗。(網上圖片)
「我們相信我們的中小企用戶,同時看重我們的投資者。」Funding Societies的個別成員,包括兩名聯合創辦人,都會參與投資平台上的貸款個案,以示與投資者利害與共,也是對平台信貸審核系統的信心表現。
穩打穩紮 獲紅杉軟銀投資
穩打穩紮的風險管理與經營模式為Funding Societies贏得投資者信任,亦成功吸引紅杉資本,以及軟銀旗下Softbank Ventures Asia投資。自2015年成立以來,Funding Societies吸納超過3300萬美元(約2.57億港元)的風險投資。
對於中國內地頻生P2P網貸平台爆煲事件,張凱文解釋關鍵在於監管,內地業界早年未受管制,「在激烈競爭環境下,不少平台開始『偷工減料』,欺詐行為泛濫,令大眾對P2P網貸失去信心。」張凱文提到,新加坡、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政府早年迅速對行業實施監管,包括要求業界把放貸者資金及借貸者還款置於託管賬戶,容許平台在「客戶認證審核」(KYC)採用數碼化程序等措施。
憂慮管控趨強硬阻礙發展
張凱文不諱言,在中國P2P網貸行業爆煲潮的影響下,憂慮東南亞政府推出過於強硬的管控手段,進而打擊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當地的持續發展,「作為從業者,我們不贊成減少規管,但監管措施應是適得其用(fit for purpose)的。」他說,「中小企融資難是東南亞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我們視自己為傳統銀行服務的補充品,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服務。」張凱文透露,「我們希望為東南亞市場的每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振興經濟,這是任重道遠的目標,不能急於求成。」

Funding Societies讓一般借貸者透過其網站及應用程式,在網上完成整個借貸手續。(網上圖片)
採訪、撰文:吳志南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超級寬頻 早着先機(林國誠)
在資訊爆炸、技術快速發展的年代,上網速度已不僅關乎日常娛樂或下載資料,更成為推動人工智能(AI)普及的重要基礎。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量子電腦|谷歌量子專家預計 最快5年技術突破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硬件總監凱利(Julian Kelly)接受外媒CNBC訪問時指,現距離技術突破尚有5年時間,料屆時將做到現代電腦無法計算的實際應用。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JUMPSTARTER|信標生醫贏阿里環球創業賽
阿里巴巴(09988)創業者基金/滙豐JUMPSTARTER for One Earth環球創業比賽昨天宣布結果,最終由早期癌症檢測液體活檢測試公司Pharus Diagnostics(信標生醫)勝出。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MCP|OpenAI採用MCP技術利開發
ChatGPT開發商OpenAI昨天宣布接入開源標準「模型上下文協議」(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AI)模型與資料來源的整合標準化。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AI Agent|微軟推智能代理做研究分析
微軟(Microsoft)於生產力應用程式Microsoft 365 Copilot,推出兩個分別名為Researcher(研究員)及Analyst(分析師)的「深度推理」代理(Agent)。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吳恩達|AI應用始能創造價值
人工智能(AI)專家吳恩達近日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提到「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真正的價值將存在於應用層面」。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
-
阿里開源AI模型|手機適用 可圖文影音輸入 設男女聲解答
阿里巴巴(09988)昨天在Hugging Face及GitHub等軟件平台,開源首個端對端多模態AI模型Qwen2.5-Omni-7B,可供處理文字、圖像、音訊及視訊在內的輸入,同時產生即時文字及自然語音回應。
- Posted March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