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地有聲的香港科研 (廖錦興博士)
本文作者廖錦興博士,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以及青年領袖計劃「東區青藤」和青年組織「藤絡」的顧問。
香港人不時討論本地科研發展經常有「隔離飯香」的怨言,事實並非如此,香港擁有一群優秀的科研專家,分佈在各所本地大學,默默地為香港科研創造豐碩成果,並努力培養港產科研人才。香港科學院轄下的香港青年科學院(YASHK)於去年成立,我有幸出席其就職典禮暨科技研討會,YASHK現有30多位來自六間本地大學的教授級青年科學家,他們既是科研專家亦是大學研發項目的領軍人物。
在此介紹其中三位青年科學家,羅錦團博士是科大物理學系副教授的量子材料專家,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量子計算學上有出色的表現,於香港大數據分析和工業4.0的未來發展有頗大的作用。馬桂宜博士是港大生物醫學學院的副教授,專門研究利用肝癌幹細胞醫治癌症,在研討會上還介紹了基因編輯對人類的危與機。湯啟宇教授是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系主任,他講解了工程學院及醫學院共同研發製作的機械人科技,透過醫療利用機械人「希望之手」提升醫療水平,幫助中風病患者進行復康訓練。
盧煜明教授的高山低谷
「若人類只需身上的一滴血便可檢驗出身體的所有病症,那有多好!」記得十多年前我跟兒子聊天時曾經這樣說。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今天有這個技術水平當然不足為奇,但若說這是來自港產科研的成果,就特別令人振奮。
以往孕婦產前檢查主要是用羊膜穿刺法,這種侵入式的檢查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流產風險,現在孕婦只需驗血便可驗出胎兒是否患有乙型地中海貧血症或唐氏綜合症,大大減低檢查風險,同一原理,亦可透過分析病人血漿內的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及早診斷出鼻咽癌,能提高患者康復的機會。
這些科研成果都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盧煜明教授(Prof Dennis Lo)在全球醫學界的貢獻。盧教授發現孕婦血液裏存在着胎兒的DNA,因而開創了無創性產前診斷,前牛津大學醫學院院長Kenneth Fleming說:「全世界逐漸採用此技術,實在影響深遠。」
盧教授更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2017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7)的首五位,顯示他在2017年獲得的專利項目,及其專利被引用的次數,成功將醫學基礎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在臨床技術或藥物上,切合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目標,是次為盧教授連續第二年獲此殊榮,他亦是名單上唯一來自香港的科學家。
在香港青年科學院(YASHK)就職典禮的科技研討會中,我最深刻是盧煜明教授的演講,盧教授自90年代開始研究無創性產前診斷的可能性, 其事業經歷高山低谷是香港醫學科研的勵志故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