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輪胎App配對巴打「救車」 店主自學寫程式 改革傳統業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鍾浩賢認為,香港地方細小,車主在路上很容易找到幫手。(黃俊耀攝)
近年傳統企業數碼轉型備受關注。八十後鍾浩賢本身從事IT工作,數年前頂手粉嶺一家輪胎店後,決定運用科技革新這個傳統行業。開網店、研發自家賬目管理系統僅是「基本盤」,他更研發Tyrehood Zone手機應用程式,讓車主借出閒置的換胎工具,甚至是後備車胎予附近有需要人士,發揮馬路上「巴打絲打」守望相助的精神。
雖然不少私家車尾箱都有後備輪胎和輕便換胎工具,但未必人人懂得換胎補胎泵氣等,畢竟考車時筆試路試都不用考輪胎修護,教車師傅也不一定會教。有些資深司機可能連「五油三水」都不懂更換,何況換胎補胎?
雙方事前議定收費
鍾浩賢看準這點,研發出Tyrehood Zone手機App,用戶須先註冊賬戶並填寫基本資料,包括座駕型號、車胎尺寸、車牌號碼、手機號碼等,也可選擇以「一般身份」試用程式。一旦輪胎出現異常,用戶便可透過程式向其他駕駛人士求助。鍾浩賢說,不少車主除了基本工具外,還會自備氣泵、「牛根」(用來填充車胎破口的橡膠條)之類的工具。當其他車主有需要時,即可善用這些閒置資源。

程式通知有車主求助後,即可設定收費及按鍵接單,隨即按地圖前往救援。(黃俊耀攝)
500米範圍內的其他車主,以至來自香港各區專業救車公司透過程式接到請求後,即可設定收費及接單。配對成功,Tyrehood Zone便不會牽涉其中或抽佣,用戶雙方在「救車」後交收事前協議好的費用即可。
Tyrehood開發iOS及商用版
鍾浩賢透露,有一晚他駕車載着家人前往北區,途中突然爆胎。當時他沒有後備胎或任何車胎修復工具,只好嘗試揚手截停其他車輛尋求協助,「不久後有一輛七人車停下,車主願意借出後備胎及換胎工具給我。」換胎後,鍾浩賢繼續行程,數天後把後備胎歸還,「這經歷令我明白到,香港地方細小,總有幾輛車在附近,車主可以互相幫忙。」當時他正計劃為自己營運的輪胎店「呔酷」研發手機程式,於是他決定以車主互助作為程式主要功能。
鍾浩賢畢業自中大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雖然有一定IT底子,亦懂得編程,卻不諳寫App。結果花了足足一年時間,第一版Tyrehood Zone程式才成形。當時只設有Android版本,但鍾浩賢已急不及待,憑項目申請香港科技園的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App),入圍後才逐步開發iOS版本程式,以及專為救車公司而設的商用版程式,為救車公司提供多一個接單途徑。

用戶雙方在救車後交收事前協議好的費用即可,程式不會牽涉其中或抽佣。(黃俊耀攝)
廣告收入微 未擬融資
然而,程式自推出至今,下載量僅數百。目前程式主要倚靠In-App廣告作為收入,未有明確商業模式,「始終開發程式的目的,是讓車主之間互相幫助,而非要靠抽佣賺錢。」鍾浩賢坦言,將來會探索抽佣或者收取訂閱費的可能性,惟現階段尚未有定案,「始終過往香港很少輪胎店或者車房會開發程式給車主使用。對大部分車主而言,這概念都很新鮮。車主可能覺得你的程式好用,但一旦涉及收費,他們反應又會如何?若願意課金,他們又願意付多少錢?我需要先了解多些車主的想法。」
至於融資部署,鍾浩賢直言:「從投資者角度,能夠帶來利潤或者其他非金錢利益的項目才值得投資;現在程式既沒太多人下載,又未有利潤,我不會想太多尋找投資者的事。」他承認,某程度上是利用實體店支撐程式,然而開發程式的成本有限,伺服器本身在架設輪胎網店時已經具備,毋須額外花錢租用,「之前我從未用過iPhone,但為了開發程式,我自掏腰包買iPhone和MacBook,這應該是僅有要花錢的地方。」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IT出身 建管賬系統舖網合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趨勢|OpenAI多地推AI代理工具Operator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正在向澳洲、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新加坡、南韓、英國等地的ChatGPT Pro用戶推出人工智能(AI)代理工具「Operator」,可以代表用戶執行任務。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AI大戰丨OpenAI擬下周推GPT-4.5 GPT-5或5月登場
美國傳媒報道,OpenAI將最快下周公布其最新人工智能(AI)模型GPT-4.5,而GPT-5則有望於5月下旬發布。更新後的GPT-5將對ChatGPT的使用方式進行重大改進,統一OpenAI的o系列和GPT系列模型,減少使用者選擇模型的困惑。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AI Pin|襟章策略失利 新星初創被HP收購
美國科技巨企惠普(HP)擬斥資1.16億美元(約9億港元),收購當地初創Humane大部分股權,接收對方多數員工、人工智能(AI)平台Cosmos,以及超過300項專利權,有關交易預計本月底完成。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全新視角觀賞熊貓寶寶生活(林國誠)
「熊貓TV」正式進入第二階段,新增設置於「大熊貓之旅」的6支鏡頭並引入多項嶄新功能,讓市民能以全新視角、多角度、更自由的方式觀賞「盈盈」、「樂樂」,以及牠們的龍鳳胎寶寶「家姐」與「細佬」的生活點滴。隨着這些升級功能的推出,熊貓熱潮勢必再掀高潮!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進軍電玩界|微軟推Muse動作模型 生成式AI闖遊戲開發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有助改革創新工業發展。微軟(Microsoft)研究團隊介紹一款名為Muse的「世界及人類動作模型」(WHAM),有關成果由微軟研究院旗下「遊戲智能」、「可教學AI體驗」兩組人員,跟英國劍橋遊戲開發工作室Ninja Theory合作完成。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理大夥中移香港拓6G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達成合作協議,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合作項目協議。校長滕錦光(後排左二)稱,今次合作充分發揮學術界與業界的協同優勢,雙方將聚焦戰略性的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6G及Web3等範疇的技術革新及應用。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
Apple新機|iPhone 16e今預訂 入門版售5099元
Apple 發布最新款智能手機iPhone 16e,搭載最新一代A18晶片及4核心圖像處理器(GPU),可流暢運行Apple Intelligence,例如AI寫作工具、Genmoji、Image Playground等人工智能(AI)功能。
- Posted February 21, 2025
- 0
EJ Tech Video
POPULAR POSTS
-
Grok 3|馬斯克「最醒」AI模型登場 Grok 3香港可用 月費170元
-
點語成丹青|港首辦成語變畫作AI比賽 120間中小學參與 收逾千作品
-
AI「炒散」|AI模型接編程散工 獨立開發力遜人類
-
EzyGreenPak|環保袋減廢遇熱水即溶 港EzyGreenPak專利 今屆渣馬採用
-
EzyGreenPak|自家平台監控碳排 助家族工廠轉型
-
DeepSeek|據報新增互聯網訊息服務
-
AI大戰|馬斯克聊天機械人Grok 3亮相 稱性能勝DeepSeek
-
神經元記錄|哈佛研CMOS矽晶片 記錄神經細胞活動
-
X危機?|馬斯克旗下X傳以3432億估值洽融資
-
AI研究院|理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