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神器讀寫除障礙 理大生助人自助 開發改良介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九十後理工大學畢業生邱秀美,一直患有輕度讀寫障礙,她明白有數以萬計的同路人,在學習時要面對不同難題,遂針對網頁瀏覽器開發專用的外掛程式Easiread,讓用戶自訂字體及排版設計,為閱讀障礙拆牆鬆綁。
從解決自身困難出發
自小患有讀寫障礙的邱秀美,坦言學習路上遇到不少困難:「由於我閱讀速度太慢,當看到文章的第二句時,已經忘記第一句的意思。因此同一段文字,必須反覆看很多遍,才可理解箇中意思。」為幫助自己鞏固記憶,她會在腦海中把文字幻化成圖畫或故事,但當遇上沉悶或抽象的內容,只好以抄寫等「土法」死記。所花的努力比常人更大,終於在2016年修畢理大傳意設計學士課程。
邱秀美向記者展示的是第二代Easiread;首代版本正是她的畢業專題習作(FYP),「當時老師呼籲大家,構思一個跟自身有密切關係的項目來做,我很自然想到讀寫障礙。」完成習作後,導師鼓勵邱秀美創業,直接將Easiread商業化,務求讓更多人受惠。於是,她夥拍有IT背景的舊同學,去年1月正式成立Easiread,更獲安排進駐理大InnoHub共享工作間。
她認為自身問題只屬輕微,惟嚴重的讀寫障礙患者,要面對更大困難。在訪問一些讀寫障礙的學童家庭時,邱秀美發現一般香港學校支援有限,甚至「把他們跟過度活躍症等所謂『Problem Child』一併處理,於考試時延長答題時間就算。但學校似乎不明白,對讀寫障礙者而言,讀不到(書本及試卷)就是讀不到,再多時間也沒用。」
閱讀準確度提升一成
為改良軟件介面設計,邱秀美跟非牟利機構合作,找來一班就讀小二至中二、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測試。各人按學習程度,閱讀兩篇英文文章,其內容及深淺程度相若。當中一篇採用Easiread的排版設計,另一篇文章則是普通排版,以比較兩者設計的分別。
先後進行兩次測試,結果發現閱讀以Easiread模式排版的文章,需時不但較短,準確度亦較閱讀另一篇平均高約8%至14%。她透露,「遇過一位患有讀寫障礙的色盲小朋友,當他看太多字的文章時,眼中的文字全部浮起,更會變成不同顏色。改用Easiread後,文章一行縮到四至五個字,他可以一字一句讀給我聽。」
邱秀美針對讀寫障礙人士,歸納出數個常見問題,包括:閱讀時見到文字反轉、浮起或移動、行文出現間斷等,令閱讀流暢度大減。她又發現,不少讀寫障礙的學童,習慣用手指指着文本每一行來閱讀。針對上述幾點,第二代Easiread版本追加易辨、流暢及紓緩視覺壓力3個預設瀏覽模式;而滑行間尺功能(Tracker),就以顏色突出文字,方便逐行閱讀。用戶群可以很廣闊,除了視力較差的長者,視力正常亦適用。
Easiread在現階段暫只適用於網頁版「維基百科」,且只限以Google Chrome瀏覽英文內容。皆因網頁架構各不相同,她要仔細拆解網頁編碼,才可兼容外掛程式,過程動輒花上數個月,故暫未適用於其他網頁。
邱秀美續稱,「中文版維基百科都可用到部分功能,但未如英文版那樣,能夠特設字體格式。畢竟,中文字庫比英文大很多,要造一套全新的中文字體,需要十分長的時間。」
推會員制 謝絕廣告
計劃中的第三代Easiread,會由瀏覽網站內容變成瀏覽電子書之類,可供線上下載、離線閱讀的電子資源。至於線上部分,只集中開發某些閱讀障礙人士的常用網站,「開發難度最高的,當數以圖片為主的網站。我們要先用一些軟件,把圖片內的文字讀出,才可改變字體及排版。」
目前下載Easiread毋須收費,惟活躍用戶只得十多個,網上知名度相當一般。邱秀美坦言,公司雖獲得「科技園──理大科技培育基金計劃」(TIF),以及理大「好薈社」計劃的創業資金支持,她仍要當平面設計師,努力賺錢以維持生計。不過她強調,暫不考慮在軟件植入廣告,因會帶來視覺干擾,違反軟件開發初衷。未來方向是推行會員制,「待儲夠一定用戶數目後,再開始收取訂閱費。」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大戰|百度文心一言4月1日起全面免費
隨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級和成本不斷下降,百度(09888)旗下文心一言將於4月1日零時起,全面免費,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戶均可體驗文心系列最新模型,以及超長文檔處理、專業檢索增強、高級AI繪畫、多語種對話等功能。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智能手機大戰|阿里巴巴確認與蘋果內地合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杜拜出席活動,回應蘋果公司與阿里合作傳聞時表示,蘋果在中國需要一個本地化的合作夥伴為其手機服務,一直以來非常挑剔,與多間公司交談後,最終選擇與阿里做生意,感到非常幸運。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剖析AI與程式的區別(湛家揚博士)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碼世界中,人們愈來愈常在日常對話聽到「AI」(人工智能)。然而誤解亦隨之而來:認為每個數碼應用都等同AI。這種混淆進一步隨ChatGPT的推出而加劇,導致一些人認為AI就在那時誕生。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GI暫難實現|Meta科學家預期 通用AI暫難實現
據德國媒體Heise Online報道,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出席活動時,提到生成式AI基於預測,無法建立世界知識,強調「AI的未來不會是生成式AI」,相信短期內都不會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I扭曲事實|BBC測AI總結報道 兩成答案扭曲事實
英國廣播公司(BBC)研究人員在最近,測試主流的消費者人工智能(AI)工具,包括ChatGPT、Perplexity、Microsoft Copilot及Google Gemini,首先讓聊天機械人訪問BBC網站,總結100篇報道再由記者評分。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爭建第三間醫學院|科大申建醫學院 研4年制課程
科大正爭取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針對政府訂出10項主要考慮條件,制定國際高標準的4年制課程。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
-
AI初創吸金|去年吸8580億破頂 融資飆六成 應用類最受捧
分析公司Dealroom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初創2024年吸金1100億美元(約8580億港元),比前一年680億美元飆62%,融資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單是生成式AI公司,2024年就籌集474億美元。
- Posted February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