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產業 打破招聘框框 新世界黑客馬拉松吸人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新經濟衝擊企業與人才的關係,兩者配對形式千變萬化。為配合發展文化、科技等新產業,地產集團新世界發展(00017)早前首辦「創新企業家人才招募計劃」(A.Entrepreneur Adventure Programme),以「黑客馬拉松」(Hackathon)的形式,廣納創新又貼地的人才。
黑客馬拉松通常是指科技公司舉辦的程式編寫比賽,滙聚一眾高手,在限時之內完成指定的程式編寫任務。隨着新經濟模式不斷湧現,企業傳統文化或架構不足以滿足創新產業的要求。在美國,有些企業打破招聘框框,就以這種新穎的方式為團隊貫注新世代力量。
專家考問免走漏眼
新世界發展未來大力開拓新產業,包括文化、醫療、教育等,需要招攬多元化的人才,早前首辦「創新企業家人才招計劃」,讓生力軍透過黑客馬拉松,以個人或組隊等形式參賽。在「新世界文化科技New World Cultural Tech」的比賽主題下,參加者就教育、電競、多媒體等14個範疇出謀獻策。
「不少美國大企業都以新思維招攬創新的企業家。這並非為了這一刻,而是在於展望將來。」新世界發展人力資源總監趙慧嫻表示,集團為未來10年的架構鋪路,吸納有潛力的企業家,讓他們成為領導項目的先驅。
為達到目的,新世界拋開不少傳統包袱,不問參賽者的學歷;至於評審方式,亦不囿於其推銷表現,而是通過指導時段,由商業專家提出批判性的問題,如「產品瞄準哪些目標用戶」等,深入了解參賽者的特質,人力資源部亦會派員在旁觀察。
趙慧嫻說:「有時真正的勁人,未必是負責簡報的那一位,我們會問一些與理念相關的核心問題,讓負責構思概念的人詳加解說。即使是內向的智慧型人才,我們亦不會走漏眼。」
落選也有機會受聘
傳統的招募人才比賽,獎品往往只是一紙聘書。這計劃卻非常破格,除了優勝者可獲得獎金,其他參加者如表現傑出,也有機會受聘為全職員工,或委任為顧問、項目合作夥伴、獲得注資,甚至加入企業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
「這就是計劃的精髓之處,焦點不在最後得勝的隊伍,贏了不等於有Offer(工作機會)。相反,如果有潛質,能跟集團配對,即使入不到十強,亦有可能合作。」趙慧嫻續稱:「你想走傳統路線聘請人才,他們都未必想返工。如何合適配對是很大的挑戰,不是請20個人那麼簡單。」
新世代領袖的條件,言人人殊。新世界發展策略規劃助理總經理陳健鴻有份在「導師輔導」環節指導參賽者,他認為一切應按才能聘用,「不能一條方程式打到尾」。
理念能實行最重要
陳健鴻強調:「這種比賽模式還有一個好處,讓公司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好快、好直接地辨識不同專才。對於打了一份工10年、又有一個新構思,同時不肯定去向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發揮及超越自己的機會。日後會否離職,他或者不肯定,但至少多了一個選擇。」
招才方式可以打破框框,但他表明評審準則不能天馬行空。首先,參賽者要跟集團的理念一致,既要有批判思考、創意、策略規劃,又要有團隊精神、領導才能,清楚自己在不同崗位的貢獻。產品開發方面,須有清晰定位,能解決人事、財務、法律等問題,更必須有執行力,把構思實踐出來。
「最重要是(構思)能夠落地,切合新世界發展的業務需要,執行時間表不能太遙遠。」陳健鴻透露,在港區賽結束後,下月起將在深圳及廣州舉行比賽,就「K11文化生態圈」等業務提供生意點子,透過連結各地優秀人才,創造無限合作可能。
職場老手隻身參賽
參加黑客馬拉松並非年輕人的專利,當中約300名參賽者來自不同年齡層及背景。除了有Final Year的求職大學生及志在擴闊人脈、尋找商機的初創公司,亦有職場老手參加,志在追求金錢以外的成就感,希望「Make Change」。
曾任基金經理的李健森(Sam)投資過不少公司,直至隻身參賽後,才發覺自己渺小。他坦言:「要找有諗頭的拍檔,再說服他放棄個人想法跟大隊,那是極度困難的事。我必須好謙虛,亦要隨機應變,具領導才能,讓人信賴。」
正因為過程充滿挑戰,他與不同的人迸出火花,激發創意,滿足了他當下追求的目標,「打工或創業都沒所謂,期望能創造價值,打造企業不只為賺錢,要能屹立中環和長存。我相信,這是Entrepreneur(創業家)的最大欲望。」
[ English Version ]
NWD group seeks to identify new talent via entrepreneur progra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