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大師余允抗 進軍元宇宙 娛樂虛實互動 從未放棄追夢
電影是夢工場,八十年代本港新浪潮導演、國寶文娛執董余允抗(Dennis),曾拍過《山狗》、《凶榜》等經典作品,九十年代棄影從商,做得有聲有色,最近更進軍元宇宙領域。72歲的余允抗坦言,在追夢路上永不言退,只因一個理念:「人係需要entertainment(娛樂),你睇戲又好、音樂又好,無論開心定唔開心,都需要娛樂作為情感發洩渠道。」
很多七、八十年代成長港人,對余允抗的印象可能仍停留在「資深電影人」。廣東出生、香港長大的他,早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修讀電影,1975年畢業回港,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任編劇及編導,拍攝資訊節目和劇集;及後投身影圈,1980年的電影《師爸》(周潤發主演)是其首部導演作品。
九十年代結婚棄影從商
同年Dennis創辦世紀影業,推出題材大膽的電影《山狗》,因風格獨特,大獲好評。未幾乘勝追擊,執導經典作《凶榜》,迄今仍被譽為「香港史上最恐怖鬼片」,由此奠定他的新浪潮時期恐怖片大師地位。1983年他創立余允抗電影製作公司,與新藝城合作。直到九十年代余允抗退出影壇,從事金融投資業務,先後出任多間上市公司管理層,包括廣益國際(00530,現稱高銀金融)、僑雄國際(00381)等。

八十年代本港新浪潮導演余允抗雖然棄影從商多年,「但個心其實無離開過,每日都同entertainment有關」。(黃俊耀攝)
談到當年為何選擇轉戰商界,Dennis答得直接:「好簡單,因為結咗婚!人哋以為我講笑,其實係真,(拍電影)忙到黐線、(生活)顛倒得好緊要,而家有互聯網就話方便,以前(劇本)真係要靠寫,太太直情開到聲投訴,收入又唔穩定。」
那年代做導演基本上一腳踢,「管埋劇務、道具,燈光攝影唔使講啦,仲要睇埋天氣,拍片每日3、4萬(成本),如果突然落雨拍唔到,嗰日嘅3、4萬蚊就嘥咗。同埋以前拍片,你嘥得幾日,個演員都已經無期,總之好多突發嘢要解決。」
余允抗在電影圈急流勇退,從商多年依然有心有力,受到近年火熱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吸引,他毅然再度創業,成立藝人管理及娛樂節目製作公司國寶文娛。拍電影出身的他認為,元宇宙可以改變傳統電影工業生意模式,透過線上線下互動體驗,產生更多收入來源。
國寶文娛早前宣布,與電影製作及發行商國藝集團控股(08228),以及菲律賓數碼資產交易所First Bullion成立合營公司,將國藝旗下位於廣東佛山市的西樵山國藝影視城真實街景數碼化,在元宇宙平台構建虛擬影視城,預計半年內正式推出【見另稿】;根據合作函,國藝、國寶文娛及First Bullion將分別擁有合營公司40%、30%和30%股權。

《山狗》 劇情:少女遭5人污辱,父親殘殺對方復仇。
Dennis說,今次項目是ICE結合,即科技(IT)、資金(Capital)、娛樂(Entertainment),國寶文娛主要負責娛樂部分,為虛擬現實環境和虛擬藝術家創作提供設計及藝術指導,「現時十個有九個半嘅元宇宙(項目)無offline(線下)實體,只不過係虛擬平台,但我哋喺西樵山真係有個成千畝嘅影城同酒店。」
結合線上玩樂線下消費
「你諗吓,中國2019年差不多有成60億(內地)旅遊人次,全個廣東同廣西加埋,一年係2億,只要你draw(引導)到當中10%,即係2000萬人次嚟(影視城),已經不得了,就好似迪士尼或者環球片場。」Dennis娓娓道來。
他又透露,合營公司會與區內餐飲、酒店及零售業合作,提供折扣優惠,冀吸引人流到線下,建立龐大生態鏈,「而家四川或者黑龍江嘅人嚟唔到(西樵山),佢哋可以戴住VR(虛擬實境)眼鏡,上我哋個Metaverse(平台)參與影城(娛樂活動),玩遊戲、購物,我哋會畀返啲coupon(優惠券)佢,可以去西樵山線下消費,遲啲甚至成個大灣區都用得,咁我哋就可以用文娛帶動成個文化經濟。」

余允抗受到近年火熱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吸引,他毅然再度創業。(黃俊耀攝)
國寶文娛首簽本地歌手
國寶文娛專責娛樂部分,當然也與Dennis背景有關,「起碼我度劇本快過佢哋(拍檔),哈哈!我個心其實無離開過,每日都同entertainment有關,每次你行出街都好似個劇本咁;我哋度劇本,起伏跌盪、中間個過程,連埋就係一個故事;做人更加係,點諗到人生、社會變化咁大。」
作為藝人管理公司,國寶文娛「首簽」是本地創作女歌手AD(鄧沛雯)。Dennis透露,她會出任公司旗下另一娛樂項目女主角,跟外太空機械人譜出浪漫戀曲,若故事系列反應理想,會推出相關產品,在元宇宙平台發售,「將來全部嘅生意模式,都離唔開ICE呢三種元素,乜嘢行業都如是。」
由早年的新浪潮導演,到今天進軍元宇宙,Dennis的事業歷程橫跨多個世代,一步一腳印;追夢的心,正是他堅持的原動力。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受訪者提供
更多「周一人物」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擁有數據素養:利用數據驅動UNSDG(韋達人博士)
數據素養是解鎖永續發展的關鍵能力。通過理解數據分析的核心邏輯,我們能精準識別社會痛點,例如運用貧困地區的經濟、教育與醫療數據,定位資源缺口,推動針對性扶貧政策;或透過收入與機會的量化分析,揭露結構性不平等,促使制度革新。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港建全球AI樞紐 借鑑杭州(湛家揚博士)
中國科技界近期的創新吸引了全球目光。DeepSeek及宇樹科技等初創公司,憑藉突破性的技術及機械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科技實力。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交流展介紹創新醫療
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下,醫療行業亦要不斷革新,以趕上急速的發展步伐。香港科技大學昨天舉辦「業界交流日」,以AI、生物科技及醫療科研為主題。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太陽AI模型|阿里太陽AI大模型預報耀斑
阿里(09988)在微信平台提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阿里雲合作,發布全球首個太陽人工智能(AI)模型「金烏」。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腦機介面|腦機介面解碼 助癱者「說話」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與三藩市分校的研究團隊,已成功開發和優化一種創新的腦機介面技術,讓一位因腦幹中風導致癱瘓、失去語言能力長達18年的女性,藉腦波即時合成語音與文字重新「說話」。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AI代理|外國逾半大企業已部署AI代理 英澳佔比領先 IT客服財務部最受惠
美國數碼營運管理平台PagerDuty發布一項國際調查,在美國、英國、澳洲及日本等國家,今年2月底訪問大約1000名IT及企業高管,所有公司年收入至少5億美元。
- Posted April 3, 2025
- 0
-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創業信念(鄧淑明博士)
眾所周知,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能慶祝開業一周年的不足一成,而可以捱過5年的普遍只得3%,而香港更低於1%。
- Posted April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