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心臟技術增研藥效率 (Novoheart 李登偉教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生科企業Novoheart(再心生物科技)在加拿大及德國雙重上市,主力研發人類幹細胞技術,只要抽取幾滴血液,就會長成一個個微型心臟,用作研究遺傳變異疾病。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登偉教授,分享如何藉這基因科技,提高臨床試藥的效果。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李)李登偉教授 Novoheart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朱:傳統研藥一般以動物測試為主,公司有何技術突破?
取代動物試驗 AI分析結果
李:藥廠一般以動物測試藥物成效,惟人類基因跟動物存在差異,有不少藥物在小鼠身上測試成功,但卻無法實際應用於人體上。研發新藥平均耗時10年至12年、投資額更可高達40億美元;有業界甚至花上千萬美元,購買動物作為測試之用。更重要的是,平均研藥失敗率高達95%,這代表不少新藥無法醫治病人,此乃藥研界數十年來面對的難題。
Novoheart專注研發人類微型心臟模型,現只須抽取患者的幾滴血液,待16至20星期之後,就培育出一個個微型心臟。團隊可以按藥廠的需要,在實驗室培育正常或病理心臟,配合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持續分析其心電圖(ECG)數據,冀藉此取代動物及人體測試,提升臨床試藥準確度。
朱:你們最近獲美國哈佛大學授權技術,合作開發新一代微型心臟,可否透露下一步發展?
李:團隊早年研發的迷你心臟,僅為針對心血管閉塞、心衰竭等主要心臟疾病的左心房模型;首代微型心臟不設心瓣,團隊藉人手操控迷你心臟內的靜水壓,以模仿心臟內部壓力。雖不是每種心臟疾病都跟心瓣有關,惟經哈佛大學授權技術,團隊現通過增設心瓣,模擬更多類型的疾病,包括末期心衰竭等。
朱:據了解,你們公司的團隊,來自全球各地,據點分布有何策略?
李:事實上,Novoheart團隊大多出自同一師門,師承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畢業後,同門師兄弟皆在醫學界有不同發展,惟多年來合作無間。
在求學時期,我們得知人體某種細胞,例如心臟、腦神經等,一旦死後無法挽救;研發心臟方面的藥物,更是一大難題。早於2000年之前,我已着手研究人類幹細胞,轉化為人類的心臟肌肉。大約5年前,我們組成研究團隊,成功創建全球首個人類微型心臟。待技術成熟,我就聯同幾位志同道合的創辦人,在2014年成立Novoheart,正式把技術推出市場。
據點分布方面,由於我曾於加拿大讀書,對當地醫療熟悉,同時受惠於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三邊貿易協議,美加關係密切;加上本港與加拿大的雙邊關係,有利業務發展。團隊期望把美加技術,應用於亞洲病人,使中國人同樣受惠。
港式教育不利創新
朱:比較美加,以至本港的創科文化,有何差異?
李:單看教育制度,本港主要用「扣分制」,以計算學生成績。以默書為例,錯一個字扣5分;錯兩個字扣10分。相反,北美學校採用「加分制」,答對就加分。若試卷有12條至13條題目,學生即使有錯漏,總積分亦可超過100分。正因如此,本港學生一般不敢嘗試新事物,因怕被罰;北美學生就敢於創新。
惟這不代表把北美方法,套用在港就取得成功;當企業物色據點時,需視乎公司業務需求,是否配合當地文化,以及其生態圈,能否提供業務增長之優勢。
完善配套助留專才
朱:對本港發展科研行業,你有何建議?
李:作為生物科技公司,科研只是起步。跟大學研究不同,還要考慮其他事情,包括集資、知識產權保護、質量控制等。當研究項目轉為產品,即使合作一拍即合,亦要花時間商討法律條文細節。
個人認為,現時正值生物科技行業的黃金時期。政府本身有責任建立一個生態圈,並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培訓及留住人才,支持行業發展。香港要做尖端科技,需要完善的就業機會;否則努力栽培人才,都被迫轉行或外流。
惟置身自由市場,企業需衡量手上資源、目標市場及發展潛力,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萬一企業方案不可行,需自行承擔風險。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禁華為累事?|英網絡可靠性G7中包尾 禁用華為5G 建網受阻累事
研究顯示,英國流動網絡用戶在2024年的平均體驗,於七大工業國(G7)排名「包尾」。英國《金融時報》指,當地5G建網進度嚴重受阻,除了產業投資不足,電訊塔規劃延遲之外,部分原因跟當地禁用華為5G設備及服務有關。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彭博報道|新加坡在加密貨幣中心競賽中領先香港
彭博報道指出,新加坡今年共向加密貨幣業者發出13個加密貨幣許可,其中包括加密交易所OKX和Upbit,以及Anchorage、BitGo和GSR,這一數量是該國前一年的兩倍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的士支付|八達通機現可接受PayMe付款
八達通宣布,香港的士司機現可以透過八達通網絡接受PayMe by HSBC的付款,進一步擴大全港超過2.7萬名的士司機的電子支付選擇。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拓代幣化經濟 增灣區金融實力(鄧淑明博士)
區塊鏈是代幣化經濟的重要一環,既可簡化金融資產原本繁複的發行和交易流程,避免了高昂的手續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作跨國交易。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浸大團隊研適配子 治罕見骨骼佝僂病
由香港浸會大學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種由浸大研發、原本用於治療「玻璃骨」的適配子Apc001,可用於治療罕見骨骼疾病「X連鎖低血磷性佝僂病」,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及兒科罕見病認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累計總資助1.47億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昨稱,基金於第四輪申請共接獲約125份申請,最終批出共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約1400萬元。是次獲批的三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及轉廢為材。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辦國際AI挑戰賽 明年3月中大決勝
在歐美同學基金會與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協會共同倡議下,明年3月將召開「國際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精英挑戰賽」(IAEPC),料比賽將吸引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來港。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