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車品覺)

巴拉巴西是複雜性科學(Complexity Science)的代表人物,以提出無標度網絡模型而聞名。(維基百科圖片)
我最初接觸科學家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是結緣於阿里巴巴,時間大概為2011年,因為多次有賣家來到杭州表示不滿,管理層對於如何滿足買方、大中小型賣方、物流方等的利益平衡,以及怎樣治理好淘寶生態圈感到一些困惑,為更深入了解「淘寶」到底是什麼,故通過馬雲的面子,每個周末都請來星級教授給我們補課,除了經濟學、社會學之外,還有一門複雜性科學(Complexity Science),巴拉巴西正是該學科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研究混沌理論,後來以提出無標度網絡模型而聞名,認為互聯網不如想像中那麼隨機,而是由少數鏈接多數的頁面串連起來的,80%以上的頁面鏈接數不到4個。網絡世界沒有人們想像般隨機,這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且讓我短話長說。
複雜性科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說過,二十一世紀將是複雜性科學的世紀。隨着互聯網普及,複雜網絡(Complex Network)研究基於數據更具追溯力和商業價值而備受重視,其中,網絡的形成機制、演化規律及結構穩定性等,均成為互聯網企業包括電商的必修課。例如它可用來解釋早期淘寶網的賣家為什麼要靠「爆款」(吸引眼球的商品)令業務出現突破,因「爆款」不僅可招徠新客,還有傳播功能,有助形成更大的網絡效應,讓更多人知道,就有較大機會吸引更多新客戶。

巴拉巴西認為,互聯網不如想像中那麼隨機,而是由少數鏈接多數的頁面串連起來的。(Albert-laszlo Barabasi Twitter圖片)
作為一位有趣的科學家,巴拉巴西曾在一本書裏提出,很多過去被歸類為好運的「成功」例子,其實很多都源於無形的社會網絡力量。到今天最明顯不過的KOL(網紅)就是這種產物,並充分印證作者的部分論點。為讓大家進一步理解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下面列舉其中部分觀點公諸同好:
第一定律:一般情況下,能力表現可推動成功,惟當能力表現不易被測量時,社會網絡是驅動成功的重點。
第二定律:能力表現是有界的,但成功是無界的。且看創科界不少頂尖人物,能力表現都很接近,可是像Steve Jobs般擁有深遠影響力的人卻不多。
第三定律:起始的成功要變得可持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特別是要有適應社會(包括網絡)不斷變化的能力,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

很多過去被歸類為好運的「成功」例子,其實很多都源於無形的社會網絡力量,網紅就是這種產物。(中新社資料圖片)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Latest News
-
AI+硬件改變傳統行業(劉瑋)
法國一直是整個歐洲乃至全球農業科技領先國家,近年受俄烏地緣政治影響,歐盟更是加大力度培育、發展本土農業科技發展。
- Posted May 8, 2025
- 0
-
AWS報告|近半企業年度預算 GenAI居首
亞馬遜(Amazon)雲端運算部門AWS發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採用指數》報告,涵蓋對美國、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日本、南韓及英國3739位資訊科技(IT)決策者的調查成果。
- Posted May 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磁控血液機械人治顱內腫瘤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聯同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王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研究員徐天添博士等港深聯合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於顱內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Posted May 8, 2025
- 0
-
量子晶片|思科新量子晶片可分散式運算
互聯網設備供應商思科(Cisco)周二(6日)發布一款量子糾纏晶片原型,將量子電腦聯網以實現分散式運算,有望把實用量子運算提早5至10年;研究成果發表在論文平台arXiv。
- Posted May 8, 2025
- 0
-
Hugging Face|雲端AI代理自動瀏覽搜尋
人工智能(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近日推出新服務Open Computer Agent,這是可透過網頁存取的免費雲端AI代理工具,能夠在Linux系統虛擬機器上運行。
- Posted May 8, 2025
- 0
-
三藩市復甦|科企重投三藩市 黃仁勳歸因AI 預言智能機械人5年內普及
美國新聞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包括惠普、Palantir及甲骨文相繼將總部遷出三藩市。亦不乏其他行業領袖,選擇遷往奧斯汀、邁阿密等城市。
- Posted May 8, 2025
- 0
-
人工智能、機械人與物聯網:未來科技的三重奏(李沛陞)
假如有一天,您的家可以自動安排機械人清潔、IoT設備幫您購物,同時透過AI優化能源分配,那麼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正在成形的未來科技生態。人工智能(AI)、機械人(Robot)和物聯網(IoT)三者的結合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Posted May 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