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創AI文本分析量化輿情 挖掘投資訊息 洞悉金融先機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人工智能(AI)的應用,在各行各業愈見普遍。其中在金融市場,本地初創「數行者科技」就以文本分析技術,開發中文內容分析系統,抽取及挖掘新聞報道和評論、公司公告、第三方分析師報告等非結構化資料(Unstructured Data),再轉為清晰易明的結構化金融訊息,助科研及金融機構掌握內地股壇動態。
涵蓋新聞評論公告報告
數行者科技有4名創辦人,其中張田余為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國資本市場,以及文本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市場的應用;身兼首席執行官(CEO)的另一名創辦人龍毅,曾於中大從事博士後(Postdoctoral)研究工作,擅長數據挖掘(Data Mining)和算法。
兩人接受訪問時表示,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世代,金融市場資訊泛濫,而且唾手可得,「但這些數據多以文字方式表達,所以我們想建立系統,以AI和大數據技術,把數據加以分析,將之變得結構化。」
他們開發的智能文本分析,將新聞報道、第三方分析報告、「股吧」等網上股票交流平台,甚或社交媒體等輿情作量化評分,分數介乎負1至1之間;分數愈高代表該些報道、報告或評論,對公司的評價愈正面,「我們的AI模型能避免簡單地,只靠『風險』、『損失』等負面詞,就將『新推出的服務可減少損失,降低風險』這一正面論述判斷為負面;亦不會錯誤地將『ABC公司將加深發展自主電池技術』,判斷文章和『深發展』(深圳發展銀行)相關。」
張田余強調,系統判斷內容是正面與否,是從投資者角度出發,故此「股價急挫」,一般都會被判別為負面內容,哪怕用戶本身是沽空機構,抑或涉事公司的競爭對手;「泰國發生洪水」的新聞未必會納入系統之中,但「泰國發生洪水導致電腦硬碟供應受影響」,由於涉及電腦行業則包括在內。
上市公司轇轕一目了然
此外,系統亦會為上市公司新聞抽取摘要,同時為內容分類事件(舉例:一篇有關新能源車輛被車廠召回的報道,會被歸類為「產品異常」),以便用戶快速掌握內容的要點。系統亦列出過去4星期有哪些相關文章,並計算出相似度分數,讓用戶掌握新聞的原創性,以及追蹤該事件的事態發展。
系統又設有A股公司輿情實時監控平台,列出過去24小時內最多新聞報道的內地A股公司,以及最負面(即輿情分數最低)新聞名單;至於公司高層社交關係圖譜,就展示不同公司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A、B兩間公司的高層,原來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同學;C公司的高層在何年曾在D公司任職,或者公司之間的競爭、供應鏈關係等。
系統自2017年推出以來,已獲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內地頂尖學府採購。去年亦拓展至金融機構市場,有多間內地大型券商試用服務。服務主要以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執行,可對接用戶自家交易系統。沒有對接自家交易系統的用戶(例如學術機構),則須自行登入系統獲取所需資訊。
目前系統僅覆蓋有關A股上市公司的新聞和訊息,新聞來源包括內地和本港媒體,「但關注A股市場的,始終是國內媒體多一點。」龍毅指出,系統是客觀的金融訊息工具,不會為用戶提供投資意見。
服務將延伸至港股
二人坦言,外國早有平台以文本分析技術,處理金融市場訊息;但內地卻缺乏一個中文內容分析系統,能針對中文資訊為主的A股市場,「中文相對難分析,因為有分詞的概念,就好像『能穿多少穿多少』這句話,其實可以有兩個意思,看你怎樣解讀。」
龍毅透露,公司正準備將服務延伸至港股市場,文字差異亦是箇中挑戰之一,「不是繁簡體字的問題,而是大家用語亦不同,例如香港慣用『看淡』,內地則用『看空』。」
至於公司的收入來源,則以用戶訂閱年費為主,收費按照企業客戶要求而定。二人表示,公司正致力尋找新客源,在早前舉行的「中大創業日」,亦接觸了一些潛在客戶及投資者。
雖然系統現時針對A股市場,但公司仍以香港作根據地,為服務延伸至港股做準備。龍毅看重香港具人才優勢:「雖然內地亦有很多人才,但從事AI、文本及數據分析的公司更多,爭奪人才的競爭因而更大。」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DeepSeek|分析料DeepSeek硬件投資39億
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以僅約560萬美元(約4368萬港元)及使用2048夥輝達(Nvidia)「H800」繪圖處理器(GPU),推出的新模型DeepSeek-R1,成本遠低美國科技巨擘,震驚全球市場。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DeepSeek|阿爾特曼: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 OpenAI將推更好模型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爆紅,競爭對手ChatGPT開發商OpenAI創辦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DeepSeek-R1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價格。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橫空登場 料中美AI領域對等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登場,觸發市場對環球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重創全球AI股;有分析指出,市場反應過度,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估值過高,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處於更加對等的地位。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