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板不容再拖 (陳海麗)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為吸引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00388)早前就設立創新板徵求市場意見,希望尋求共識推出全新集資平台,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信報》StartupBeat請來Click Ventures創辦人陳海麗(Carman),以投資者角度討論對創新板的看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海麗 Click Ventures創辦人
尹:以你多年天使投資者的經驗,你怎樣看待創新板計劃?
陳:香港嘗試以新政策,提供平台予新經濟,我們對此非常歡迎。現時全球不少地方都留意到將來的世界與科技掛鈎。我們經常走訪不同國家,得悉各地正推行不同政策,歡迎初創前往發展。舉例說,美國納斯特推出私人市場(Private Market)以培育準上市的初創公司, 期望他們獲大型科企垂青。
此外,美國亦有新措施幫助初創接觸投資者。 此事多少跟眾籌平台Kickstarter有關,該平台本來不允許眾籌股份。大家見到平台上只准「捐錢」或預先訂購,規模已做得很大。即使計劃及產品未推出,已經可籌集到幾百萬美元。由於很多人願意付錢,以支持各種新構思,有投資者想到不如研究一個平台(私人市場)並容許出售股份。
香港保守須急追
尹:本地有不少人透過Kickstarter眾籌,外國亦有不少交易所接受創企申請上市,為何香港要另推平台?
陳:剛剛提到的選擇是全球性的,若我想接觸世界各地的目標客戶,可以在Kickstarter上發布預購活動,支持者來自100個國家或地區。反觀香港卻沒有平台讓發起人舉辦活動,接觸本地支持者。例如我經營一間餐廳,建立了一群擁躉,他們除了經常光顧,或購入大量現金券外,他們沒機會成為股東,而外國就有這個平台。
香港亦需要機制培育本地的初創,現時創新公司有很大自由度,可以選擇把母公司設於任何地方。若本地欠缺平台發展,創企就會離開,連投資者亦會跟着離場。香港在舊經濟時期已建立很好的金融體系,在港上市的公司特別值錢。若我們現時仍不建立平台以囊括新經濟,將相當可惜。
高風險投資將來
尹:各界對創新板有很多意見,你又如何評價箇中風險?
陳:投資者都會把風險程度分為高、中、低3個級別,我們這類初創高風險投資者,亦會劃分不同股份類別。投資傳統的公司時,因該公司本來就有架構及資產,投資者可得知其估值, 注資可獲多少股份皆有數得計。但新經濟是投資將來,該公司其實還未發展,自稱有價值的項目仍未變現。所謂風險投資者,就是一句「Okay,我們信你」。我們就願意承擔風險,預先計算潛在的估值,提供資金以尋求將來價值。
有些公司估值很高,但未有任何實質業務,單是一份簡報已自稱值3000萬元。若我注資300萬元,那麼我只佔公司一成股份,而創辦人就佔九成,在沒有機制保障下,萬一創辦人突然放棄發展、肅清公司,拿走我的資金怎辦?因此,現在創辦人多只會擁有普通股, 投資者手上的則是優先股,確保比創辦人更早拿回資金。
尹:若單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創新板框架的「同股不同權」,未必有利投資者。你有何看法?
陳:同股不同權方面,投資新經濟就是為了投資「千里馬」。我們要明白,初創管理層的方向比自己強,他們會為公司增值,投資者應該一致認同。惟我們有時都會擔心,若初創讓不同投資者成為股東,假如大家想法不同,新投資者權力又足以左右決策方向,股東之間就會出現分歧。萬一有股東能夠把方向完全扭轉,改成有利自身公司的話,那就會很危險, 其他股東的利益亦會大受影響。故希望建立有關機制,以保障大家。
尹:創新板諮詢期中,有反對的意見擔心將出現大量失敗公司。你又有何看法?
寧願損手莫落後
陳:大家都明白現時要抓緊創新的趨勢,你看到國家之間都有很大競爭,正在「搶人才」,他們都推出不同政策吸引專業人士。上市層面而言,美國納斯特可招徠科企;另一個層面, 就是應對剛起步的初創,有些地方推出「初創簽證」,冀吸引初創到自己國家發展;甚至有一些地方,連公司都不需要開設,只要你熟悉數碼科技就可以落戶。
十幾年前我自己辦初創,當時沒那麼多標準, 甚至連優先股都未普及。這十多年來,大家慢慢學習及建立很多規矩,當涉及的風險愈高,就愈需要機制來保障,以免走歪。現時香港亦要趕上,初期難免會「損手爛腳」,面對不少前所未有的問題,但這都是必須經歷的。 你總不可能說「我唔掂,我唔做,我而家Safe(安全)」,那就會落後全世界。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爭議|特朗普稱許多人對TikTok有極大興趣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表示,有許多人對短片分享平台TikTok非常感興趣,這對中國和所有相關方都是一件好事。
- Posted February 4, 2025
- 0
-
全球健康隱患|地下水硫酸鹽分布圖揭隱患
地下水是數十億人重要食水來源,但當硫酸鹽進入供水系統後,可導致飲用者腹瀉和脫水。
- Posted February 4, 2025
- 0
-
Future You|MIT推AI平台 與30年後自己對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最近夥拍心理學家及技術人員,開發新型互動式人工智能(AI)平台Future You(未來的你),讓用戶透過AI跟30年後的數碼孿生聊天。
- Posted February 4, 2025
- 0
-
AI之戰|OpenAI新功能 極速建分析報告
OpenAI繼推出最新推理模型o3-mini之後,再引進「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功能,透過多步驟研究任務的代理,能夠找到、分析及綜合數百個網上資源,宣稱幾十分鐘就能完成人類幾個小時方能完成的工作。
- Posted February 4, 2025
- 0
-
投資AI|全球92%企業擬加碼投資AI 千禧代員工較熱中 自信專業知識高
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近日發表2025年AI報告,提到去年10月至11月在美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新加坡和英國訪問了超過3000名國際高階主管意見,發現全球92%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擴大投資AI。
- Posted February 4, 2025
- 0
-
DeepSeek|分析料DeepSeek硬件投資39億
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以僅約560萬美元(約4368萬港元)及使用2048夥輝達(Nvidia)「H800」繪圖處理器(GPU),推出的新模型DeepSeek-R1,成本遠低美國科技巨擘,震驚全球市場。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