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倡建國際研發之都 設大型機構主導免資源重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團結香港基金昨天發表《釋放香港科創潛能 構建國際研發之都》研究報告,建議港府發揮本地核心競爭優勢,成立跨學科、跨領域的大型研究機構;另通過「官產學研合作」,協調資金、人才及合作機制,把香港打造為「國際研發之都」。
報告指出,港府現提供的研發資源分散且重疊,建議參考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等機構做法,由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主導,按時下創新科技需求,為研發資助分配提供指引。
改善撥款流程 增運用自主
撥款機制方面,以創新科技署及轄下5所研發中心的審批項目為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158至222天,報告建議政府借鑑教資會對於大學研究的撥款機制,提高資金運用自主性。
人才儲備方面,本港科研畢業生稀缺,有關就業職位不足,兩者互為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報告建議,參照美國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等成功例子,成立跨學科及跨領域的大型研究機構,以滙聚國際頂尖科學家,進行大規模科研合作。
產學研合作方面,報告建議參照德國弗勞恩霍夫博會(Fraunhofer)模式,一方面善用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強化研發中心及價值鏈高端產業合作,並加強本地院校合作,以提升科研水平。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致詞表示,主席董建華早於1997年出任特首時,已預知科技創新為全球發展大趨勢,其後陸續設立香港科技園公司、數碼港等機構,以及創新及科技基金,為本港創科發展奠定基礎。
徐立之:港「博士後」少得可憐
鄭李錦芬認為,本地基礎研究實力雄厚,且孕育出高科技人才,惟先決條件在於高效、具策略性的資助體系,以及可持續人才儲備。基金會以資金、人才及合作三方面建議,冀拋磚引玉,配合政府政策大力推動創新發展。
論及本港科研人才供應鏈問題,香港科學院院長及創院院士徐立之指出,主理研究的是「博士後」,而非博士研究生,惟本港「博士後」少得可憐。
徐立之以Broad Institute為例,在大型研究機構主導下,就連美國哈佛大學及MIT等競爭學府都能促成合作。只要把教授和科研人才拼湊一處,隨時溝通並推動創新,毋須100萬方呎空間,亦能合作進行大規模研究。
他強調,創新時機至關重要,若別人都把創新做好,則為時已晚。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彭博報道|新加坡在加密貨幣中心競賽中領先香港
彭博報道指出,新加坡今年共向加密貨幣業者發出13個加密貨幣許可,其中包括加密交易所OKX和Upbit,以及Anchorage、BitGo和GSR,這一數量是該國前一年的兩倍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的士支付|八達通機現可接受PayMe付款
八達通宣布,香港的士司機現可以透過八達通網絡接受PayMe by HSBC的付款,進一步擴大全港超過2.7萬名的士司機的電子支付選擇。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拓代幣化經濟 增灣區金融實力(鄧淑明博士)
區塊鏈是代幣化經濟的重要一環,既可簡化金融資產原本繁複的發行和交易流程,避免了高昂的手續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作跨國交易。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浸大團隊研適配子 治罕見骨骼佝僂病
由香港浸會大學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種由浸大研發、原本用於治療「玻璃骨」的適配子Apc001,可用於治療罕見骨骼疾病「X連鎖低血磷性佝僂病」,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及兒科罕見病認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累計總資助1.47億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昨稱,基金於第四輪申請共接獲約125份申請,最終批出共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約1400萬元。是次獲批的三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及轉廢為材。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辦國際AI挑戰賽 明年3月中大決勝
在歐美同學基金會與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協會共同倡議下,明年3月將召開「國際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精英挑戰賽」(IAEPC),料比賽將吸引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來港。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美國建核聚變電廠 全球首座滿足所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初創「聯邦聚變系統公司」(CFS),計劃在弗吉尼亞州的切斯特菲爾德縣建造全球首座電網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ARC,目標三十年代初期投入運作,發電400兆瓦(MW)供15萬戶使用。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