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放下身段創業 (錢方QFPay李英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港人李英豪10年前遠赴北京創業,更瞄準內地手機支付趨勢,於2011年成立「錢方好近」(QFPay),主要經營聚合支付服務,協助銀聯卡、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打入餐廳、咖啡店之類的民生商戶。《信報》StartupBeat請他分享於內地的營商經驗,並探討手機支付的新趨勢。
主持: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李英豪 錢方QFPay集團創始人及行政總裁
朱:你身為港人,當初為何有志於內地創業?又如何適應兩地文化差異?
李:我認為,時下年輕人處於本港創科蓬勃的年代,為幸運的一群。我約在10年前創業,當時港人對創業的定義,大多只流於開餐廳、咖啡店,與我以科技創業的構思有所出入。
此外,當年本港對創科支援十分有限,反觀北京卻有人才、資金等各項配套;考慮到本港單一市場發展的局限,估計業務較難快速擴張,於是決定遠赴北京發展。
那時北京還未有中關村創業大街、天使投資者這回事,只有互聯網公司在咖啡店舉辦一些小眾聚會,我硬着頭皮主動參與,汲取經驗。其實,最初自己不擅普通話交談,又不懂內地拼音輸入法,溝通方面較難適應。然而,當我大方告訴北京人,「我是港人,在北京工作,有意創業」,當我願意慢慢放下港人身份,嘗試融入其中,他們眼見我孤身北上創業的決心,就很樂意協助我擴展當地人脈。
朱:你認為,本港在手機支付發展上,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有何差異?
李:粵港澳大灣區劃分為「九市二特區」,現時在內地九個城市,手機支付隨處可見,莫說是買菜,現時就連行乞,亦用上二維碼(QR Code)。至於香港與澳門,本港手機支付的使用率較高;加上本地錢包發力,走得較澳門為快,已大幅拉近跟區內城市的距離。
電子支付方面,本港發展算是不俗,因八達通、信用卡等被廣泛採用。不過我認為,不論創業或「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步伐,這關乎背後「痛點」(Pain Point),到底是否夠「痛」。港府近年推出的轉數快(FPS)、虛擬銀行等解決方案,或有助加速有關發展。
朱:手機支付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內地當局有何顧慮?目前情況如何?
李:據我所知,當年微信、支付寶推出市場後,因二維碼系統未夠成熟,人民銀行考慮到安全問題,叫停二維碼支付。後來,二維碼系統逐漸成形,銀行亦引入監管措施,例如規定500元人民幣以下的金額,可採用「靜態碼」。一旦有何事故,消費者損失的金額不大。
至於高於500元人民幣的金額,則須使用「動態碼」,系統每10秒更新一次,使不法分子無法透過截圖,盜取屏幕的動態碼。
此外,現時內地各大錢包供應商背後,有着較成熟的風險管理控制,包括國際認可的「支付卡行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配合人工智能(AI)偵測技術,就可驗證手機用戶本身,是否首次登錄此支付App,或身處位置、行為有否異常等,背後涉及數十種檢測方法。
單靠燒錢買客難長久
朱:有內地初創燒錢擴張,你對此有何看法?
李:最近風投(VC)機構較以往謹慎,除非企業有全盤經營計劃,例如今天投資1元,未來將可賺取3元,不然對燒錢不太看好。我認為,關鍵不在於燒錢與否,而是現階段的營運模式能否賺錢,以及能否負擔有關開支。
初創要留意,若燒錢只為買客人,對你的業務不感興趣,純粹想免費試用的話,對日後業務發展不可行。相反,若客人成為長期客戶,投資就因為有回報,而變得別具價值。
亞洲使用率迎頭趕上
朱:公司未來有何發展計劃?對有意進軍大灣區的初創,你有何建議?
李:大灣區接近7000萬人口,區內競爭雖相當激烈,但初創可視之為試點,甚至業務緩衝區或跳板,探討區內的消費者需求。待時機成熟,再把業務推廣至亞洲或全球。
首先,初創可運用當地資源,例如區內先進的電子設備、物流技術。以大疆創新(DJI)為例,該公司以深圳的電子鏈,將高科技產品銷往內地。其次,可物色大灣區人才,例如研發及技術人員,組成創業團隊或合作夥伴。本港優勢在於語言、法律及國際視野,若加上內地技術,發揮槓桿作用,就如虎添翼。
有見亞洲大部分國家普遍採用現金支付,情況如2015年的中國,我們預料,當地手機支付的使用率將於3至5年迎頭趕上,有望成為無現金城市。下一步,我們計劃進軍歐洲。未來中國旅客到歐洲旅遊時,使用本公司的支付系統,即可接通全球數十款手機錢包,以便於歐洲的店舖消費。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DeepSeek|分析料DeepSeek硬件投資39億
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以僅約560萬美元(約4368萬港元)及使用2048夥輝達(Nvidia)「H800」繪圖處理器(GPU),推出的新模型DeepSeek-R1,成本遠低美國科技巨擘,震驚全球市場。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Posted February 3, 2025
- 0
-
DeepSeek|阿爾特曼: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 OpenAI將推更好模型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爆紅,競爭對手ChatGPT開發商OpenAI創辦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DeepSeek-R1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價格。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DeepSeek橫空登場 料中美AI領域對等
低成本的內地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登場,觸發市場對環球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重創全球AI股;有分析指出,市場反應過度,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估值過高,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處於更加對等的地位。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Posted January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