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業之路(上)
Around(前身為Myflat.hk) 以聯繫社區的鄰里與商戶為目標,本文作者黃景龍為Around創辦人之一,是「EYE年輕創業家計劃」成功晉級而獲導師培訓的隊伍之一,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希望為香港帶來一點改變。
常聽說北京的科技創業氣氛濃厚,左左右右都有人在創業,所以今次北京之行,我亦打算觀察一下是否的確如此。不過當然短短兩三天時間,觀察難免不夠深入,如果你有更多資訊分享給香港的讀者們,那當然更好。
中關村創業大街
走出中關村地鐵站,就是一個商場地庫。這個不是買衣服時裝的商場,而是一個腦場。上到地面一路向西走,最後見到一個牌坊,上面寫著中國海澱圖書城。這正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前身。起初以為這裹是有機自然形成,但後來發現是地區政府主導人工構成,重建及邀請創業相關的機構平台入駐,最後這裏亦在2014年中改名為創業大街。街的兩旁有些創業服務站、會客室、創業會、孵化器、加速器、還有好幾間創業咖啡店。向四面觀看,隨便都看到創投、天使、投資等字眼。不過,在街上,人流不多,也不見甚麼startup的推廣宣傳。
創業咖啡店
在這些咖啡店裏,你可以付三四十元「租金」買飲品就可以工作一整天。根據當日週間下午時份的觀察,內裏大部份是二十來歲到三十來歲的人,很多人都對著電腦工作,也有人在討論著甚麼,看上去不像在閒談聊天。走上二樓,有一個放滿一排排椅子的空間,是用來做pitching及講座用的。當想更上一層樓時就行人止步了,因為上面是這裏的孵化器。聽說這是此處的創業咖啡店典型設計,一班人在樓下咖啡店開始構思、組團隊,之後上樓上pitch,繼而再申請進入樓上的孵化器。
在創業大街以外
在街上,在地鐵,都很容易見到科技公司的廣告。不過這些通常都是已經很大規模的公司,做地產買賣、網購、叫車等等的B2C服務。至於街上的商店餐廳,通常都會放一個大大的QR code在當眼處叫人用微訊掃一下他們的公眾帳號,收取最新消息及優惠。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際軟件博覽會內,北京展館中的參展商大部份都是大公司,當中有一個小微企業展示區,展出了數間較小的公司,不過其中有些已不太能算是startup了。
以上幾點都是單從外面觀察所得。究竟真的在北京創業的人又是怎樣的呢?下一次再跟大家分享。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