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硬體錢包龍頭攻亞洲企業客 Ledger登陸香港 藉「冷儲存」技術突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法國資訊保安技術開發商Ledger,以加密貨幣硬體錢包闖出名堂,去年10月底宣布進軍香港。Ledger亞太地區負責人宋文彬(Benjamin Soong)近日接受本報訪問,提到在加密貨幣市場大跌後,傳統機構反而有意伺機進場,該公司將在亞洲加強拓展企業服務,主攻銀行、投資公司及交易所等金融機構。
加密貨幣的交易網絡會把交易資料加密後傳輸,確保不被第三方知悉或竄改。以比特幣為例,其加密技術基礎涉及一對公鑰(Public Key)及私鑰(Private Key)。簡單而言,兩者實際上均為一組密碼:前者類似「電郵地址」,可以向他人公開;後者如「私人鎖匙」,只能由持有者知悉。
「熱錢包」被入侵風險較高
在該加密系統中,發送者以接收者的公鑰加密支付訊息後,該訊息其後只能用接收者的私鑰解密。換言之,若用戶失去私鑰,則無法取得對應的加密貨幣。
至於加密貨幣錢包,相當於儲存用戶公、私鑰的「保險箱」;按其儲存方式,錢包可分為將密鑰儲存於網絡的「熱錢包」(Hot Wallet),以及把密鑰儲存在離線,甚至特製硬體裝置的「冷錢包」(Cold Wallet)。
對於過去包括Mt.Gox、Coincheck等交易所,爆出黑客盜竊加密貨幣事故,宋文彬解釋,目前用戶透過交易所買賣,普遍會把密鑰提供予交易所。不少交易所則會分別透過「熱錢包」與「冷錢包」兩者,保存用戶密鑰及加密貨幣位址,方便快速交易。
宋文彬提到,熱錢包與互聯網連接旨在方便交易及使用,但有利有弊,熱錢包遭黑客非法入侵的機會,相對冷錢包高出許多;假如交易所伺服器被黑客攻破,後者就能獲取用戶私鑰,存取用戶的加密貨幣資產。
成立於2014年的Ledger,主力生產外形類似USB裝置的加密貨幣硬體錢包,旗艦產品包括Nano及Nano S,在業內穩佔龍頭地位。
過去兩年利潤共逾4億
Ledger近年隨加密貨幣市場乘勢冒起,據稱其加密貨幣硬件錢包全球出貨量至今超過150萬枚。單在2017年,該公司便錄得收入4600萬美元(約3.59億港元),利潤高達2900萬美元(約2.26億港元)。儘管市場去年表現欠佳,Ledger估計其2018年業績,亦與前年相若。
談到積極進軍亞洲市場,宋文彬說:「現時大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都以亞太區為基地,我們估計七成的區內交易所,其實都使用各類基於Ledger硬體錢包的組合,作為『冷儲存』的方案。」
在交易所此類「持貨大戶」以外,宋文彬透露,其他各類亞洲區內金融機構,都對公司的Ledger Vault加密資產保安企業方案表示強烈興趣,「區內愈來愈多投資者買賣加密貨幣,金融機構感受到,如果他們不提供加密資產管理的相關服務,未來會被同行搶走客戶。」
Ledger去年宣布與日本大型投行野村及Global Advisors合作,成立合資企業Komainu,主要為機構投資者開發加密資產託管技術方案。宋文彬相信,隨着野村率先舉步,區內傳統銀行,尤其日本、香港、南韓、新加坡等地的銀行,都會不甘落後、拓展加密資產託管服務。
「我們的零售產品與企業技術方案,最大分別在於硬件(Hardware)、資產管理權責治理(Governance)、物理保護(Physical Protection)與劃分(Segregation)」。宋文彬稱,Ledger Vault方案專為銀行機構、基金與家族辦公室而設,除提供相應級別的安全性及靈活性,以有效管理加密資產,更加入包括「多人認證授權」、物理隔離,甚至資產修復等新技術。
他提到,早前有交易所因創辦人離世、私鑰密碼無人知曉,導致暫代用戶持有的加密貨幣都被鎖死,正好反映加密資產管理的複雜性,並突顯權責治理技術的重要性,「相信將會有大量交易所,由我們的零售產品Ledger Nano S,轉用Ledger Vault企業方案。」
保安優秀 毋懼三星競爭
市場對加密貨幣保安問題日漸關注,加密貨幣硬體錢包亦備受追捧,Ledger除了面臨強勁對手Trezor,也要迎戰近年冒起的多間初創公司。最近據報南韓科技巨擘三星加入戰團,於Galaxy S10手機置入加密貨幣硬體錢包。「我們看到不少競爭對手,試圖複製我們的技術或模式,但他們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Ledger經多年技術開發的技術系統所提供的安全級別」,宋文彬直言,市場上的加密貨幣硬體錢包,搭載多種新奇技術,惟當中不少為「視覺上的噱頭」。
對於強敵環伺,宋文彬充滿信心地說:「最重要的理據是,即使市場上有其他選擇,但大多數交易所仍然使用Ledger硬體錢包Nano S,以此作為離線冷儲存工具。」
採訪、撰文:吳志南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機械人時代來臨|輝達與特斯拉引領人形機械人革命 香港如何融入全球競爭?
在國際市場中,科技巨頭輝達(Nvidia)和特斯拉(Tesla)分別以其通用人工智能驅動的高性能技術與高度實用化的工業機械人,為全球機械人工業樹立了標杆。在人型機械人的未來,香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融入這場全球變革,EJ Tech 和你探討這個趨勢吧。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晶片大戰|南韓明年推780億低息貸款支持晶片產業
南韓財政部公布,當局計劃明年推出14萬億韓圜(約780億港元)的低息貸款,以支持其晶片產業。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房地產科技|MTR Lab加盟城越拓地產科技
中國專注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的企業聯盟城越UrbanLab昨天宣布,港鐵(00066)全資子公司MTR Lab正式加盟為新成員,雙方將攜手在綠色創新、智慧城市等深度合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念力操控|Neuralink新試驗 念力控制機械臂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周二獲准啟動新可行性研究,透過N1植入物及腦機介面,讓志願者以念力控制機械臂。Neuralink發文形容,此舉不僅恢復數碼自由,亦是恢復人身自由重要第一步。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工具|美八成年輕領袖 上班採用AI工具
任何流行的辦公室技術往往吸引年輕人搶先使用。生產力應用程式Google Workspace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訪問美國1005名年齡介乎22至39歲、主要為領導層的全職工作者,以探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使用情況。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耶穌|瑞士教堂辦告解 已跟千人互動
位於瑞士琉森的彼得禮拜堂(Peter's Chapel),今年8月起破天荒在告解室引進實驗性質的藝術裝置Deus in Machina,並於今天(27日)分享專案成果。這位「人工智能(AI)耶穌」以桌面電腦運算,在熒幕呈現數碼臉孔。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