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八十後博士實驗套件搞活STEM 彌補學制離地 培育科技專才

By on April 16,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吳卓光期望42Lab的生物科學套件,能提升學童對科學的興趣。(黃潤根攝)

吳卓光期望42Lab的生物科學套件,能提升學童對科學的興趣。(黃潤根攝)

八十後物理學博士吳卓光早年曾研發自家3D打印機,產品主要售予學校作為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學工具;如今二度創業成立新公司42Lab,主攻生物科學實驗套件及便攜式教學裝置,冀提高學童對生物科技的興趣。他認為,本港的STEM教育,以至科技人才培育方針,均須改善。

42Lab是香港大學創新及創業中心iDendron孵化計劃下的初創企業,頭炮產品LabX科學實驗套件,供小學生做簡單實驗,例如抽取香蕉的去氧核糖核酸(DNA);至於另一個便攜式教學裝置Central Dogma Unit,可讓初中生作簡單DNA檢測。老師可使用專屬手機應用程式(App),監察學習進度。

簡易操作結合生活添趣味

產品之所以聚焦生物科學實驗,源於吳卓光認為,香港的生物科技及生物醫學「在亞洲算是Top Tier」,譬如港大醫學院研發的新冠病毒快速測試技術,獲超過40個國家與地區採用,即屬一例。他希望設計一些新穎的實驗工具,提高學生對生科知識的興趣,培育更多本地人才,鞏固優勢。

「科技人才不外乎自家培育,或引進外地人才。很遺憾,這兩方面香港都不是做得那麼好。」吳卓光批評,港府對培育科技人才似乎缺乏統籌,「大學有大學做,教育局有教育局做」,例如天文學是中學物理科選修科之一,卻被港大理學院「殺科」。

42Lab頭炮產品LabX,可讓小學生抽取香蕉DNA。(黃潤根攝)

42Lab頭炮產品LabX,可讓小學生抽取香蕉DNA。(黃潤根攝)

他又指,負責STEM的老師,很多沒有科學背景,不懂發掘新教學素材再跟現有理論結合,「例如LabX其中一種實驗,跟發酵這課題有關。其實,製作韓式泡菜或釀酒都涉及發酵,巴西人甚至會將竹蔗發酵變成酒精,作為燃料。然而在傳統課堂,老師只會教授什麼是發酵,很少提及發酵在現實生活有何應用。」

政府欠遠見 淪銀彈搶人

科學教育太離地,結果是學生不感興趣,「學生會覺得,學校教什麼、考試考什麼,我就學什麼。」吳卓光提到,受制於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加上政府對創科缺乏長遠規劃,未能令學生相信將來能以科學來發展事業,讀大學時自然不選修科技或工程學科。

吳卓光相信,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能單靠學校教育,新加坡政府會在科學館、社區中心等舉辦不同活動,鼓勵全民而非僅由學生參與STEM,中學STEM教育亦跟業界需求掛鈎,企業會拋出不同的營運問題,由學生思考解決方案,若可行將獲企業採用。「相反,香港的學生,就算砌出一個機械人,如果跟業界或者生活Disconnect,STEM教育很難維持得好。」

另一方面,港府近年推出「博士專才庫」,資助大學、數碼港及科技園培育初創,聘請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學科的博士專才,吳卓光坦言,「(資助)令到有意聘請科技人才的公司增加,搶人問題更嚴重,惟人才供應不會突然倍增,這情況下,公司就要出銀彈攻勢,方能吸引人才。」目前42Lab在新加坡聘用兩名員工,負責實驗內容設計和教材開發,並計劃在港聘用生物學專才與軟件工程師各一名。

跟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研發的LabX,至今在當地賣出約5500套。(黃潤根攝)

便攜式教學裝置Central Dogma Unit,可讓初中生作簡單DNA檢測。(黃潤根攝)

對科技初創而言,人才像黃金般珍貴。吳卓光回想當初成立42Lab時,自己既非生物科技專才,本港又找不到具相關背景的人,遂毅然遠赴新加坡,參加Entrepreneur First(EF)創業加速器計劃,終於認識到目前的拍檔,並獲新加坡EF及政府支持的創投機構SGInnovate,合共投資約80萬港元。

赴星洲開拓 售出5500套

公司旗下首款產品LabX,是跟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合作研發,順理成章以星洲為首發市場。吳卓光續說,目前當地約有二十多間中小學,採用LabX及Central Dogma Unit作為教學工具,而LabX更已在當地的大眾書局上架,至今合共賣出約5500套。

反觀香港市場尚在起步階段,公司原定今年打入本港學校,並已接洽數間學校試用旗下產品及合辦學生夏令營,豈料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學校停課,完全打亂部署。「不過,有危亦有機,現在愈來愈多人重視生物醫學,當前唯有做少一點營銷,做多一點產品研發。」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早年前海創業 思想差異感受深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