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殺熟計 我識戴頭盔 (高天佑)
廣東話歇後語博大精深,例如「黃皮樹了哥」,正正反映了中國互聯網壟斷監管最受爭議的問題──「唔熟唔食」,亦稱為「高科技殺熟」。好似山東省濟南市早前有一個新樓盤開售,有人戴着電單車頭盔去睇樓,事關該樓盤推出「第一次睇樓即買減價30萬元(人民幣.下同)」優惠,並設有人臉識別系統防止「扮第一次」,所以睇樓客嘗試隱藏身份提早考察,藉以「反殺熟」。
睇樓防AI揭穿身份
上述「戴頭盔睇樓」視頻近日在抖音瘋傳,事發於濟南市某個新開盤住宅的售樓處。據上載者表示,售樓處內外都設置了大量視像鏡頭,連接人臉識別系統,猶如電影《職業特工隊》場景,準確捕捉所有人樣貌。
地產商賣樓,為何搞得好似「特工隊」?據悉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地產商希望記錄每個睇樓客的動態大數據,包括他們到訪售樓處幾多次,在哪個位置逗留多久(例如若駐足觀看「周邊學校」展板,顯示最關注子女教育問題),以及此前有否參觀同一集團其他樓盤等等。這些數據經過收集及分析之後,相信有助地產商日後的規劃、設計和銷售等工作。
最後,該樓盤近日推出「第一次睇樓即買減價30萬元」優惠,這是頗常見的營銷手法,旨在讓客人在有限時間及資訊下拍板入市與否,並產生「現在唔買就走寶(錯失優惠)」心態,較易作出「衝動購買」決定,恍如本港樓盤採取「抽籤分批揀樓」模式,在售樓處現場,地產代理會向客戶強調「好難先抽到咁前嘅籌,而家唔落訂就嘥晒」。在熱烈氣氛、代理游說及「怕走寶」心態下,客人臨場購買意欲高漲,明明本來打算買兩房500方呎,現在剩下三房700方呎也「照殺」,事後冷靜下來才懊悔over-budget。
一看即買立減30萬
此外,一個樓盤倘利誘客戶「第一次睇樓即買」,往往會讓後者忽視了該樓盤的缺點及不足之處,最適合於「有硬傷」的樓盤。例如附近即將興建垃圾焚化爐,售樓處依法例有作列明(但用細細塊展板放在旁邊),可是客戶第一次睇樓就要決定購買與否,沒時間仔細全面了解,又沒機會回家上網搜查,很可能就會忽略,事後察覺「中伏」卻難投訴。
這就引發了「戴頭盔睇樓」一幕,有準買家既希望獲得「即買減價30萬元」優惠,又不想被箍在有限時間及資訊下拍板,故試圖以頭盔避過系統識別身份,務求事前在售樓處睇清睇楚,並回家慢慢考慮,若真的決定購買,屆時方以「首睇客」身份再次現身售樓處。古語云「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今次事件可謂「你有殺熟計,我識戴頭盔」。但不難估計,該售樓處或將實施「禁蒙面法」,不歡迎遮掩臉孔的客人入內睇樓。
無論如何,這個事例只是「高科技殺熟」之初階BB班版本,畢竟地產商能在售樓處收集到的資訊相對有限。相比之下,一些同時經營電商網購、社交軟件、金融服務的巨型網企,掌握數以億計用戶的高頻率、高精度、多方面數據,應該可以更精準地「殺熟」。
舉例說,大家可能試過跟朋友籌劃旅行時,同一時間登入同一個預訂網站查看同一家酒店,卻看到不同的價錢;甚至乎自己用不同裝置(桌面電腦或手機)登入,又或者用會員及非會員身份登入,價錢都不一樣。
最令人「氣頂」的是,你愈是該預訂網站的熟客,或曾入住該酒店,你看到的價錢往往愈高。這關乎網企分析消費者心理,因為「熟客」等於黏性高,不會輕易轉用其他網站;若曾入住該酒店,現在有意重訪,意味滿意度高,故亦毋須特別給予優惠招徠,相反大可「賺到盡」consumer surplus,此乃「科技殺熟」之精義。
觸發反壟斷指南出台
同類情況出現於購物網站,有客戶發現,假若習慣了每個月都購買同一款洗衣粉,其價格會逐漸提高,且不會獲得任何優惠,其他「生客」卻可享較低價錢。為反制「殺熟」,有些家庭會叫阿爸阿媽阿仔阿女每人都開個戶口,每個月格價格到盡,在必要時分單購買,當然比較費時失事。
正因如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本月早前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一點正是針對「基於大數據和算法,對新老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意即「殺熟」,這也是目前輿論上最受關注的一點,皆因很多人都有「被殺熟」不快經歷,幾乎同仇敵愾。
然而,社會風俗及法規既容許企業「為熟客提供優惠」,緣何「為生客給予額外招徠」卻不行?背後有什麼情理基礎?所以針對「殺熟」行為,歐美監管當局都未有明確共識。消費者若想「反殺熟」,暫時只能靠自己用各種方式「戴頭盔」。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