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機械子宮培育老鼠胚胎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研究團隊設計的機械孵化器會持續轉動,提供氧氣及營養液,讓胚胎成長。(Nature圖片)
哺乳類動物的胚胎一般只能在子宮內生長,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團隊,就研發出一種由機械組裝而成的「人造子宮」,聲稱養活了超過1000個小鼠胚胎,有關研究已刊登在科研雜誌《自然》上。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以往科學家要研究胚胎發育情況,一般會透過青蛙等毋須子宮培育的非哺乳動物,或是在不同時間從實驗動物的子宮取出胚胎。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團隊就嘗試研發人造子宮,期望以更直接的方式研究哺乳類動物胚胎發育。

小鼠胚胎在人造子宮,只能發育到第11天,其後隨之夭折。(Nature圖片)
存活11日 僅及正常孕期一半
團隊研發的人造子宮裝置,主要由孵化器及通風系統組成。首先,把小鼠胚胎放置在孵化器內的玻璃小瓶,內裏裝有特製的營養液,為胚胎提供養份。隨後裝置便會開始轉動,防止胚胎因黏附於玻璃瓶導致變形死亡。為驗證人造子宮的效用,團隊進行了兩組實驗。第一組實驗中,研究員在雌性小鼠受精後第五天,從其子宮取出胚胎,並放置在人造子宮;至於第二組實驗,研究員在雌性小鼠受精後,即時從輸卵管取出胚胎,同樣放置在人造子宮。實驗結果發現,兩組實驗的胚胎,都能存活並繼續發育。
目前,該人造子宮只能支撐小鼠胚胎發育到第11天,亦即是正常小鼠孕期的一半,胚胎便會隨之夭折。團隊解釋,胚胎發育到後期體積變大,只靠擴散作用吸收的營養不足以支撐生長。團隊正研究如何為小鼠胚胎補足後續營養,構思方案包括把人造血液與小鼠胎盤連接等。團隊認為,人造子宮有望協助研究員分析受精卵無法着床、自然流產等原因。

團隊認為,人造子宮有望協助研究員分析受精卵無法着床、自然流產等原因。(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