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科技初創公司成投資者新寵
《紐約時報》日前專題報道中國及印度Startup的發展狀況,以“Asian Tech Start-Ups Quietly Earn Backing”為題,中文版則是「亞洲科技初創公司成投資者新寵」,報道指在整個亞洲,針對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在以與美國一樣的速度和規模增加。根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統計,今年上半年,46家亞洲初創企業已經獲得了至少 1 億美金的投資,該數字與北美今年上半年 48 家初創公司獲得的投資規模相比,差距很少。
亞洲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投資者——的關注點,反映了國際科技投資領域日益加劇的去中心化趨勢。亞洲的銀行、私募股權公司、風投基金,以及硬件和互聯網巨頭,都願意投資自己國家的Startup。美國投資者也越來越願意支持在國內市場有優勢的亞洲企業。
中國股市近期暴跌,對這種投資速度是否能夠持續提出了新的疑問。但上周,中國打車應用滴滴快的表示,公司在兩周內籌得20億美元,而當時正是股市情況最糟的時候。創業孵化器創新工場(Innovation Works)首席執行官副總裁李開復認為,股市的暴跌不會阻止大筆融資,儘管中間會出現一些困難。他表示,就算估值縮水了一些,來自美國的大量投資者也會為這些下跌提供緩衝,而且中國最大的許多科技企業的股票都是在美國的交易所上市的,如阿里巴巴等公司。
「此外,頂級基金還持有充足的風險資本,」李開復說,「所以好的科技企業可以繼續索取合理的估值。」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智能手機市場,如何在這兩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挖到金礦,是目前投資者最感興趣的事情。一些小型硬件企業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它們憑藉自己對中國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了解,來製造傳感器和無人機等新穎設備,而這些領域還沒有被蘋果(Apple)、谷歌和微軟(Microsoft)等行業巨擘壟斷。
在中國,參與1億美元及以上規模融資的中國投資者數量,是美國投資者的兩倍。這些資金已經幫許多初創企業達到了10億美元及以上的估值;這些企業目前被稱作「獨角獸」。根據CB Insights的統計數據,2014年,亞洲的私人投資締造了13家新的獨角獸企業,而北美為30家。今年到目前為止,亞洲共產生11家獨角獸企業,北美為19家。
至於印度印度,規模最大的兩筆投資分別來自美國的老虎全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及其從事金融業的附屬公司螞蟻金服,向印度移動商務公司One97注入了5.75億美元,老虎基金則為印度領先的電商網站Flipkart提供了5億美元的投資。CB Insights公司6月的報告顯示,老虎基金今年還沒有對美國做出過投資,而它在印度新做出的投資中,82%都流向了起步階段的企業。
「印度是比較年輕的國家之一,其移動設備使用率比較低,」 CB Insights分析師邁克爾•鄧普西(Michael Dempsey)說。「這裡有10多億人,那麼它為什麼不能成為下一批主要科技中心中的一個?這就是投資者的想法。」
儘管在中國許多人都同意,目前的環境使得一些初創公司的估值過高,但很少有人擔心這些泡沫,重覆2000年的畫面。
過去半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一直是中國最活躍的風投機構之一。「既然人們都對這個領域熱情高漲,我認為出現泡沫也在所難免。這是自然選擇的過程…與我還是個創業者的15年前相比…現在機會要多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創業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