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互聯網金融的機遇與挑戰(宋敏)

By on May 6, 2015

本文作者宋敏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為《信報》撰寫專欄「金融協會」

早在2007年,中國就出現了第一家P2P信貸公司—拍拍貸。

早在2007年,中國就出現了第一家P2P信貸公司—拍拍貸。(拍拍貸官網圖片)

自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來,內地各行各業人士對如何應用互聯網技術增強與改造各傳統行業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其中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受到極大的關注。本文根據近年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邏輯和互聯網金融的機遇及風險進行初步的梳理,以助讀者理解互聯網金融的實質,把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當然,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領域的重大創新,有其豐富及複雜的內涵,同時還在不斷演化及發展。本文僅反映筆者對互聯網金融的一些粗淺思考。

據筆者所見,所謂互聯網金融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的金融服務平台,它包括兩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互聯網企業及一部分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介入金融服務領域。如基於阿里巴巴電商網路的協力廠商支付(third party payment)、支付寶和阿里小貸。另外的例子是基於產業鏈或供應鏈的人人貸(P2P)及基於創意項目的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第二個類別是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便捷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也有業界人士將此種服務叫做金融互聯網,以區別非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技術介入金融領域的互聯網金融。

突破時空限制 減輕成本

筆者認為,初期區分這兩類互聯網金融有一定的意義。第一類別的互聯網金融,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商業模式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是針對傳統金融體系出現的中小企業融資及支付體系低效率的有益補充。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去中介化及普惠性也給傳統金融體系帶來衝擊,迫使傳統金融機構轉變服務方式,擁抱互聯網技術,改進服務效率。

從長遠來說,隨着實體經濟的互聯網化,金融服務一定會互聯網化。兩種類別的互聯網金融將殊途同歸,融為一體。

在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中,為什麼金融互聯網發展處於領先地位?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要從互聯網的本質及金融的本質出發來理解。簡單來說,互聯網是聯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技術手段。互聯網技術突破了互連互通的時空局限,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資訊交流。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人類進入動態、多元、全方位及非結構化的大資料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減少了搜索資訊的成本、也減輕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

金融服務是提供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給者的互聯平台。如提供直接融資的金融市場及間接融資的金融機構。金融的基本功能包括了資金配置、風險管理及價格發現等,而這些基本功能的提供是基於金融體系發現與處理資訊的能力。換句話說,金融是解決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的平台。而互聯網技術一方面拓寬了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的時空界限,另一方面,也通過大資料技術增強了資訊的透明度及處理能力。所以說在拓寬交易平台及資訊處理兩方面,促成了互聯網與金融的之合作。

P2P信貸公司逾1500家

互聯網金融的內在邏輯,決定了互聯網金融在上世紀末在美國誕生以來在全球的迅速發展。1995年,美國安全第一網上銀行(SFNB)的成立,預示着互聯網金融的深化和拓展。1998年,協力廠商支付平台PayPal的成立,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模式和貨幣流動形式。2005年以來,以Lending Club、Prosper為代表的P2P(peer to peer)借貸模式的成立以及以Kickstarter為代表的眾籌模式的建立,則標誌着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

可喜的是,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出現及發展基本上與世界同步。早在2007年,中國就出現了第一家P2P信貸公司—拍拍貸。

目前中國活躍的P2P信貸公司已超過1500家。2013年後,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在內的電子商務或互聯網巨頭通過網絡信貸、信用支付、財富管理等創新,不斷滲透到中國的金融服務業中。其中阿里巴巴借助支付寶設計並成功推出餘額寶,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集聚了近6000億人民幣的貨幣基金,處於國內第一位,全球第三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有超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態勢。

為什麼在中國內地這樣的發展中經濟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似乎有超越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態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是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中國是一個有着同樣歷史、傳統、語言及文化等的國家;是互聯網技術發揮其網路優勢的統一市場。如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電商平台如淘寶網、京東商城等已佔據了商品零售市場的重要位置。電商的發展客觀上要求與之相應的金融服務。與實體店不同,眾多的淘寶商家沒有店舖及存貨等資產,而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貸款需要硬資產抵押,故眾多電商們無法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得到融資服務。阿里小貸成功地開發了利用網絡技術,從電商交易及客戶評價等資訊挖掘出電商的信用資訊來進行貨款。同樣的,支付寶的創新解決了網絡交易雙方的信譽問題, 而餘額寶解決了存留資金的回報問題。

眾籌乏監管憂非法集資

第二個方面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所謂金融壓抑問題。中國的金融壓抑主要體現在利率管制及金融機構准入兩方面。存款利率的管制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巨額的利潤但同時犧牲了廣大儲戶的利益。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理財產品及信託產品,實為規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創新,是游離於銀行監管外的所謂「影子銀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的准入限制帶來了目前以國資為主的大中型銀行。這些銀行以服務於大中型企業為主,忽視小微企業及廣大的農村客戶。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催生了以高利貸為主的民間金融,而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如P2P和眾籌,實質上是民間金融的網絡化。

第三個方面是中國金融監管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放任。近些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在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環境中「野蠻生長」,給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如眾多的P2P平台直接以自有資金先行墊付融資者的資金需求,將債權持有至投資者買入;或者將債權打包和分解,將合成後的融資項目推介給投資者,等於變相向投資者出售理財產品。許多平台以各種形式保證償付投資者本金,一旦出現項目的延期償付或違約,就會使得自有資金不充裕的P2P平台陷入流動性危機。近期大面積的P2P平台破產或陷入支付危機就是明證。

另外一個例子是股權眾籌平台。股權眾籌是類似於上市公司發行公眾股集資,但因目前股權眾籌平台缺乏監管,股權眾籌平台很容易滑落至非法集資的陷阱。

總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其內在邏輯。互聯網金融是由互聯網技術推動的金融創新,填補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缺口,推動了中國金融的改革與發展,也為實體經濟帶來了急需的金融服務。但是,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金融對投資者保護及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金融業界和監管層需提高風險意識,採取適當的風險控制手段及監管制策加以應對。

 更多宋敏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