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戰略內房創新價值 變革轉型 擁抱科技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等科技企業日益壯大成為各界焦點,而現時市場趨勢,已逐漸由網上平台搶佔實體店舖生意,轉為線上與線下(O2O)結合共贏。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首度提出制定「互聯網+」戰略,更加速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意欲,地產行業為持續發展,也與互聯網產生了化學作用。房地產企業在舊有商業模式未能迎合時代轉變之下,嘗試借助互聯網在經營、銷售及管理模式上尋求創新,希望創造新價值。
「互聯網+」概括而言,即是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以推進社會經濟及創新發展。內地地產市場經歷嚴冬,行業增長裹足不前,把互聯網滲透至地產行業,有望成為未來新增長動力來源,因此謀求轉型的房企,正嘗試借助互聯網,開拓新業務增長點。瑞信亞洲房地產研究主管杜勁松表示,房企除了向房屋相關行業轉型,也正試圖向互聯網業務轉型,以助提升企業估值,包括發展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應用等。
杜勁松表示,地產行業進軍互聯網並非只是噱頭,互聯網對內房估值的幫助獲一眾房企關注,雖然現時房企在執行「互聯網+」概念時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作為長遠發展,是正確的策略,估計今後10年或20年便是互聯網深入至各人生活不同層面的時代,趨勢無法逆轉,問題在於房企如何執行。
法巴亞太區房地產研究主管李偉烈表示,互聯網成為房企新的盈利渠道,包括在網上售樓,物業管理在網上進行,賺取額外利潤。「以前大陸物業管理從來都無賺過錢,現在開始就真係有賺錢了。」他指出,由於O2O的出現,物業管理行業開始向屋苑住戶提供送貨等社區服務賺取收入。利潤不多,毛利率可能僅3%,但不失對整體毛利率有正面幫助。另外,管理規模較大屋苑的房企,更可透過以互聯網發展社區金融業務。
成功要靠規模效應
地產行業在互聯網發展仍是初哥,杜勁松認為,房企有需要向互聯網發展,但現時其發展方法有問題。房企現在傾向各自推出屋苑服務應用程式(App),提供送貨或點對點借貸服務等,忽視了network effect(網絡效應:產品價值隨消費者數量增加而上升),各個應用程式平台沒有兼容互通,應用效果較差,不能替房企提供太大價值提升。雖然歷史上各間公司共用統一平台,成功的例子很少,但各自為政,成功的機會更少。
李偉烈認為,相對傳統行業競爭,互聯網市場強調的是生態圈(ecosystem),要讓所有在內的人得益。房企發展互聯網業務,需要依靠規模效應,要有足夠客戶才能帶來價值提升,但實際情況是,個別房企推出自家應用程式,可能只有3000個用家,效益不大,建議中型房企應該盡量與大型互聯網企業合作。例子包括有華南城(01668)獲騰訊入股,以及萬達商業(03699)夥百度和騰訊等發展電商業務等。
物流倉儲商機龐大
電商雖然對地產商的商場生意有衝擊,但亦可以合作,李偉烈指出,電商與商場經營者合作,其中一個原因是現時市場消費模式改變,除直接網購外,部分消費者會先在網上選貨,再親身前往商場購物,電商未能從中獲取收益,因此電商若要進一步擴大客戶基礎,便會尋求與商場合作。
在電商發展下,房企也有另類轉型策略,李偉烈指出,房企不再專攻住宅,部分改為開拓商場及寫字樓物業等,但當中最有利可圖的其實是物流倉儲。在電商興起後,倉儲需求較商場更為殷切,房企已留意到當中的商機,吸納地方政府樂意推出且地價較低的綜合物流地,例如華南城、五洲國際(01369)及深圳國際(00152)等,均轉攻倉儲和批發市場。
採訪、撰文:陳遠威
來源:信報財經新聞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