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中大新演算法 數小時測疫苗效用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July 15, 2022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中大醫學院研發了一項生物信息演算方法,通過分析「遺傳距離 」快速評估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左起為曹莉蓉、徐仲鍈教授,以及王海天教授。(中大網上圖片)
新冠疫苗研發期間的測試程序,是為了確保疫苗有效和安全,過程不可或缺,現時傳統臨床測試過程至少需要4個月,未必能追上病毒變種速度;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昨天公布,開發了一項生物訊息演算方法,只需數小時便可評估疫苗有效性,準確度高達95%;研究團隊表明新演算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測試,但能加快有效程度上的測試,從而增加製造疫苗的速度。

徐仲鍈教授相信,透過開發嶄新的演算法,協助疫苗製造商選擇候選疫苗抗原及設計臨床試驗。(中大網上圖片)
準確度達95% 傳統需4個月
新演算法通過分析新冠病毒及疫苗間的「遺傳距離」,即基因相似程度,可快速評估其有效性和對不同地區變種病毒的保護力。傳統臨床測試需先讓受試者打針,再待部分受試者染疫後,才能測量出疫苗的有效性。
新方法不需實際染疫患者提供樣本分析,不但更快,即使新型變種病毒尚未大規模爆發,也能預先分析疫苗保護力;已有藥廠以新演算方法用於疫苗臨床試驗計劃。
難計安全性 未能全取代
不過,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處長徐仲鍈直言:「一個好嘅疫苗唔單止係有效性,仲保證大家打咗之後係安全先至得嘅。」他承認新演算法未能估算安全性,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臨床測試。

王海天教授(左)指出,今次是全球首次發表利用病毒測序數據,實時評估新冠疫苗有效性的演算方法。(中大網上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