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佬3D打印首飾發圍 迎個性化潮流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盧志昂(左)及馮兆恒(右)身後的OSPlus一兩秒便完成掃描,又可隨意組裝,適合商場活動使用。(何澤攝)
雖說不少傳統行業被科技淘汰,但也有人把握新技術尋找轉型機會。港商盧志昂和先科機械(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兆恒同樣面對經營瓶頸的問題,盧志昂是珠寶首飾製造商,而馮兆恒則專做生產機器代理。兩人相交10年,面對訂單減少,靈機一觸利用3D打印技術融合珠寶產品,以個性化設計作招徠吸客。盧志昂先行開發手機應用程式(App),讓客人訂造3D打印首飾。馮兆恒以技術支援老友,跟德國廠商研發全新3D掃描器,同時計劃把掃描器授權予人像公仔店和商場活動等使用。
開發手機App 客人自訂設計
投身珠寶首飾製造業30年的盧志昂,跟生產機器代理商馮兆恒識於微時,一個買機器,一個賣機器,雙方合作無間。然而,近年市場急速轉變,消費者追求個性化設計,令商戶不再量產珠寶飾物,代工廠即使接到訂單也容易出現資金周轉問題,影響購買機器能力,甚或難以向供應商找數。
既然同坐一條船,二人惟有摸摸杯底、諗諗計。他們認為,消費者對珠寶首飾的需求不低,只是一式一樣的倒模產品無法吸引消費者掏荷包,「人人都是鬥(戒指上的)鑽石有多大」,預期個性化訂製才是大趨勢。
馮兆恒說:「不會有工廠肯接你兩三件產品訂單,因為工廠須開模、設計、打磨、噴油,但產品造好後又不會有後續訂單。客戶必須不斷再訂造同款產品,廠家才可賺錢。」他解釋,代工廠製作產品樣辦時,一般用上3D打印機;無獨有偶,這是一款最佳輸出設備,可用來打造產量少、設計精緻的個性化產品。因此決定與盧志昂合作,盧負責設計及接訂單;馮則在背後提供3D打印技術支援。

3D打印首飾後,鑲嵌寶石及打磨等工序仍要人手處理。(網上圖片)
最高紀錄一個月接千訂單
「個性化訂製」既是出路,亦是挑戰,「始終我是廠佬,做開大批生產,如何適應新趨勢?」盧志昂明白,並非每個客人都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加上想開發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於是委託香港科學園的初創公司,以其創辦的La Salle De Fabrication Co. Ltd.名義,開發手機App「LASDF」,讓客人落單之餘,亦可上傳其個人喜好。
接到訂單後,盧志昂會聯絡客人,商討產品要求及報價等。客人若滿意設計草圖和價錢,須先透過銀行過數,盧志昂隨即繪畫3D設計圖給客人,確認後最快3天產品即可面世。價錢豐儉由人,最基本的黃銅製飾物,大約700至1000元,24K黃金材料則需1萬至2萬元。
LASDF推出市場後,受到客人及傳媒關注,最高紀錄試過一個月接到千件訂單。上星期推出新版本程式更加入「畫板」功能,讓客人在App上畫出心儀設計,打造真正獨一無二的首飾。盧志昂自信滿滿地說:「即使客人『鬼畫符』,我也可以憑數十年的珠寶首飾經驗,抽絲剝繭幫客人理順產品要求。」
新功能深受客人歡迎,例如有父親訂製一條由其孩子設計、打算送給母親的神仙魚首飾。盧補充,如果是銅之類的普通金屬,可直接在他的東莞工廠,以3D方式打印出來。金、銀之類飾物就要由馮兆恒協助,尋找物料再開機打印。

客戶上傳自創的首飾設計後,盧志昂隨即繪畫3D設計圖,確認後最快3天產品即可面世。(網上圖片)
研新掃描器 人像公仔降價八成
馮兆恒的中年轉型大計,某程度上比盧志昂更立體,約三四年前已跟多間人像公仔訂造公司合作,讓後者以手提3D掃描器掃描客人全身,配合3D打印機製作人像公仔,後來再開展B2C(Business to Consumer)業務,自己接人像公仔訂單。
奈何掃描程序需時5至10分鐘,「不少客人都想訂造寵物公仔,但要寵物靜止幾分鐘,那是十分困難的。」後期製作時間亦長,畢竟要花時間和人力,修正鬆郁朦影像並將之合體,令造出來的公仔,每個收費動輒2000多元。
有見及此,馮兆恒跟德國廠商合作,研發出3D掃描器OSPlus,全機裝有逾270個鏡頭,可在1秒至2秒時間內,完成兩重掃描程序。第一重是擷取基本數據,第二重是向客人身上,投射類似二維碼的紋理,讓鏡頭讀取人體凹凸分布資料,令電腦把圖片快速組合成立體模型。如此一來,人像公仔有望減價八成,客人亦可索取3D圖檔,方便在社交媒體分享。馮兆恒表示,擷取到的人體3D數據,可用於訂製首飾及西裝等範疇,他考慮授權人像公仔訂造公司及商場活動等,使用OSPlus。

3D掃描器OSPlus全機裝有逾270個鏡頭,可在1秒至2秒時間內完成掃描。(何澤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衞星大戰|Apple和SpaceX掀衞星服務爭奪戰
Apple 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據報正在爭奪供應有限的手機頻譜使用權。消息指,Apple在外太空投資激怒了馬斯克,而SpaceX已敦促監管機構叫停一項由Apple出資的衞星擴張項目。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針對不同行業監管AI發展(方保僑)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普及,潛在風險和挑戰也日益顯現。如何在促進創新的同時,確保AI技術安全、透明和公平使用,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AI預測|蓋茨:兩工作十年內較受AI衝擊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預測人工智能(AI)將於未來10年取代人類在醫療、教育等大多數專業領域的角色。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陳仲文|AI武器化 衍生新興網絡威脅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指出,本地企業現時面對五大網安風險,從大型語言模型(LLM)外洩風險、AI助長的詐騙攻擊,以至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憂等,企業須正視新興威脅,強化防禦策略。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楊紅霞|籲港府支援基建 配合人才優勢
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楊紅霞直言,本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浪潮中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乃不爭事實,但只要充分把握人才優勢,善用周邊地區資源,相信仍有不少發展機會。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直接偏好優化(DPO)
直接偏好優化是一種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新興方法,直接利用人類的偏好數據來優化模型。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獎勵模型(Reward Model)
獎勵模型是一種在機器學習領域使用的概念,特別是在強化學習及某些生成式模型的訓練中。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