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後真相」vs「謊言」(沈旭暉)

By on June 28, 2019

本文作者沈旭暉為《信報》主筆(國際),為《信報》撰寫專欄「平行時空」,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謊言」能夠很清晰的去證偽,「後真相」是指立場先於事實,乃至以偏概全、刻意扭曲,要證偽幾乎不可能。(Freepik網上圖片)

「謊言」能夠很清晰的去證偽,「後真相」是指立場先於事實,乃至以偏概全、刻意扭曲,要證偽幾乎不可能。(Freepik網上圖片)

自從「後真相時代」一詞興起,被納入《牛津字典》,很快這就成了我們的日常詞彙,但依然有不少朋友問:「後真相」和「謊言」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兩者確是不同的。「謊言」能夠很清晰的去證偽,例如說《信報》明天開始免費派發,而結果依然要收費,這就是說謊。

但「後真相」是指立場先於事實,乃至以偏概全、刻意扭曲以迎合立場,卻不代表不具備「真相成分」,要證偽幾乎不可能,或起碼不能完全。

課堂上最容易舉的例子,不少和特朗普有關。例如他當選後,在首都華盛頓舉行就職典禮,然後不少自由派傾向的美國傳統大報及其網上版,都刊登了一幅對比圖:圖左是4年前奧巴馬就職典禮的場面,人山人海;圖右是特朗普的典禮,人流相對冷清得多。配合的標題,自然是要顯示特朗普多麼不受歡迎。

演算法鼓勵「點擊率經濟」

然後親特朗普的媒體群起反攻,稱之為「fake news」。他們認為雖然兩幅圖都不是改圖,但如此傳遞資訊,明顯是刻意誤導:華府是民主黨的最鐵桿大本營,也就是特朗普在全國最不受歡迎的地方;假如場景是在特朗普的大本營,效果肯定全然不同。但一幅簡單的對比圖,讀者只會先入為主,得出造圖者主觀希望傳遞的訊息,而不會深究背後的操作。

接着左翼媒體又接力反擊,認為特朗普媒體連事實也否定,屬於顛倒黑白,繼而再對他的顛覆性政策評論一番,討論就逐漸失焦,反之亦然。整個「論述」當中,大家都掌握了一些「事實」,但夾雜了大量主觀元素去呈現「事實」,結果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然而受眾卻不為意那是立場先行的「評論」,而分別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

這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無奈。

特朗普就職典禮後,有美國傳媒發布相片,對比奧巴馬(左)與特朗普(右)的就職典禮人數。

特朗普就職典禮後,有美國傳媒發布相片,對比奧巴馬(左)與特朗普(右)的就職典禮人數。(路透資料圖片)

隨着大眾媒體再不能被傳統企業壟斷,任何人都可以對公眾發表評論,製造「真相」的門檻又大幅降低,更不用說「深偽網」短片技術開始出現,在可見將來,「後真相」只會進一步泛濫。加上社交媒體演算法鼓勵了「點擊率經濟」,只要對任何意見持另類態度、但使用同樣的人名或名稱為關鍵詞,基本上,就保證了點擊,未來世界要出現共識,無論是政治、還是任何範疇,也結構性地不可能。這氣氛又反過來,拖低了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令所有人都要以同樣公式回應。結果,過去數十年認知對「主流」、「偏激」、「真實」的定義,都已被逐步顛覆。

在「後真相時代」,要做一個KOL是相對簡單的,無論左中右、喜歡咖啡或茶,只要鎖定自己的受眾就是。但要經營一個體系、企業,就困難得多。要領導一個政府,而希望真正「凝聚共識」、「大和解」,無論在哪裏,政體是民主還是威權,都絕不可能。完。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其他沈旭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