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通|AI偵破深偽 準確率98% 圖像影片換臉變聲無所遁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創科訪談」
現時網絡詐騙技術一日千里,結合人工智能(AI)及深度學習,有助於保護數碼身份驗證流程。在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設有攤位的貿易通(00536),開發先進的深偽(Deepfake)偵測技術,以檢測由AI生成及操縱的圖像、影片和音頻,識破騙徒換臉及變聲等詐騙手段,聲稱準確率高達98%。
目錄
貿易通現時提供的AI技術,能夠從不同的拍攝角度,分析人臉細節及身份證明文件防偽特徵。貿易通電子貿易有限公司副總裁(投資者關係及企業傳訊)王筱儀,昨日即場示範以平板機拍照,AI能夠從照片分析臉部特徵,列出性別、年齡、地區(Region)、情緒,有否佩戴眼鏡、口罩等細節,毋須記住冗長的密碼以識別身份。
認證服務 銀行八達通採用
王筱儀續稱,貿易通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電子核證服務有限公司(Digi-Sign),為香港郵政之外唯一可以發出認可證書的機構,受到《電子交易條例》(ETO)監管。現正使用其「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eKYC)及身份認證服務的客戶,包括香港賽馬會、八達通、創興銀行、大新銀行(02356)。她強調,數據保留在用戶手機上,該企作為中間者角色,不會儲存客戶個人資料。
貿易通電子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營運總監鄭俊聰受訪時稱,他相信AI辨識人臉的準確度甚至比銀行員工還要準。不過,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智能手機事前遭駭入,在上傳影片時已被移花接木,這種做法才是防不勝防。他提醒銀行或監控機構,必須在應用程式中,加入「Root機」(取得系統最高權限)或「越獄」等偵察功能。
鄭俊聰提醒,若用戶臉部經過燒傷或者雙胞胎等個案,AI就無法通過有關認證。此外,本港較多人用內地手機,當中內置美顏修身功能,亦有機會影響AI辨識的準確度。對於預防網絡保安威脅,鄭引述旗下一項調查指出,有八成客戶都收過勒索攻擊的訊息,他建議企業做好備份工作,亦可免費下載T-GUARD應用程式,檢查流動裝置上的可疑及欺詐活動。
智能分析合約降營運成本
除了供應鏈、身份管理、支付科技解決方案,貿易通亦涉足文件合規市場。適逢最近美國掀起關稅戰,鄭俊聰坦言,地緣政治無法改變,但本港中小企做生意時,可考慮如何把營運成本降低。他以檢查合約為例,過往做法是花費幾千元,聘請律師花半小時檢查。如今利用智能合約管理系統(IAM),現在AI技術能夠短至數分鐘內,分析合約中有否保障不足之處。
鄭俊聰表示,不少客戶在其平台報關多年,貿易通相當了解其行為,「呢個客一向做開美國水,過去做開玩具,每張單可能係十萬蚊」。之後,對方突然收到一張合約,來自中東或俄羅斯,付款額跟一般情況不同。這時AI就回顧過去歷史,讓系統提醒客戶細節。此外,當文件完全電子化及加上簽名時,往後有其他財務需要(例如借錢)時,做法都更加簡單。
採訪、撰文:邱敏聰
人工智能必讀好書
書名:AI Literacy Fundamentals: Helping You Join the AI Conversation
作者:Ben Jones, Alli Torban
簡介:本書是一本友善的入門書,介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以及需要了解的知識,為未來做好準備。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