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貿易戰顛覆AI行業 晶片供應大洗牌

By on April 8,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智情筆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發起關稅戰,觸發各地連環爆發大型股災,甚至波及人工智能(AI)產業,晶片巨頭輝達(Nvidia)重創,台積電跌停板。有人把現時情況對比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總統胡佛頒布《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提高逾兩萬種進口商品關稅,引發經濟大蕭條。若把焦點縮窄至晶片板塊,發展更像八十年代的美日晶片貿易戰,最終局面是科技產業大洗牌。

關稅戰讓全球市場震撼,衝擊美國AI相關股票之後,連帶引發亞洲供應鏈股災。台積電作為全球最重要的AI晶片代工廠,開市即跌停,鴻海、聯發科等亦不例外。

台積電等台灣AI晶片企業,或將加快美國在地化生產進程。(法新社資料圖片)

拒重蹈日本受美打壓痛史

自1996年《資訊科技協定》簽署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對半導體晶片、電子零組件等實施零關稅政策。暫時半導體雖不在「對等關稅」範圍內,但特朗普已明言很快會對此一併加稅。科技網站Wired指出,這將導致全球生產成本上升和拖慢AI產業發展;據路透報道,關稅會增加數據中心建設及AI應用成本。

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政府同樣對來勢洶洶的日本晶片業發起貿易戰,結果引發市場洗牌,真空位置由其他新興經濟體補上。1987年4月,時任總統列根對日本電子產品徵收100%懲罰性關稅,理由是日本晶片企業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晶片」(DRAM),低價傾銷至全球市場,並拒絕開放本地市場予美國晶片商。

其後,日本妥協並停止傾銷,又提高晶片價格,卻埋下長期衰退種子。隨着日本限制對外出口、接受外資進入,加上後續金融泡沫爆破,其半導體業從此跌下神壇。日本電氣(NEC)、東芝、日立等明星企業逐一退出記憶體市場,轉向更低利潤的通用電子。

日本出口遭重挫後,新興勢力乘勢而起。南韓三星抓住全球供應缺口,迅速擴張產能。台灣則從技術轉移與美、日資本合作中獲益良多,催生台積電等新一代半導體巨擘。來到1990年代,日本晶片業已全面潰退,惟美國亦未見得能乘機鞏固地位,完全是打着一套「七傷拳」,令市場最終被其他新對手瓜分。

現時美國理念顯然沒「與時並進」,跟1987年如出一轍。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已明言布局「台灣加1」,台積電、鴻海等台灣AI晶片企業或將加快美國在地化生產進程,情況好比日企往昔被迫赴美建廠。短期看來,這可能有助於美國實現晶片製造回流夢想,但對台灣本土產業結構勢產生深遠衝擊,造成人才外流、產線轉移、製造空洞化等風險。

倒逼本土研發 軟硬件技術躍進

身處風暴核心的中國,除了面臨關稅壓力,還要應對出口管制。不過,關稅戰最初帶來的震盪可能一樣,結局卻不盡相同。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禁止華企取得頂尖AI硬件,從而無力進行科技創新,但因中國沒有屈服選項,在供應鏈斷裂下「倒逼」擁抱本土化研發。過去數月華為昇騰等國產晶片與DeepSeek(DS)等技術成果,說明中國AI硬件、軟件都正逐步提升。

以中國的雄厚實力,一旦AI晶片自研成功,達到可用水準,並藉國內產業循環培養新一批晶片公司,那麼同樣受美國高關稅衝擊的其他經濟體,可能亦會將中國產品視為價格、技術兼具的替代品,故關稅戰也可以是中國科技上位的「絕佳機遇」。

郝本尼

人工智能必讀好書

書名:Supremacy:AI, ChatGPT, and the Race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作者:Parmy Olson

簡介:本書介紹兩間人工智能科企的鬥爭故事,包括如何把自家技術用於行善,並分析雙方服務科企龍頭時,他們可能朝向的危險方向。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