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中大前校長:醫生不用AI會被取代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院長暨高級副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日前來港主講兩場講座,介紹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時代的醫學未來及醫生角色,他並在總結時稱,不使用AI的醫生將會被取代。
沈祖堯從自己的腸胃專科角度出發,介紹AI技術在腸胃科及內視鏡的多樣應用,例如電腦視覺有助帶病變的偵測、分類和放射影像解讀,自然語言處理可提取電子病歷數據、報告與賬單等任務自動化,並由生成式AI寫報告與文件摘要。
準確診治兼節省資源
沈祖堯引用近年的研究指出,電腦輔助能提高直腸腺瘤瘜肉檢出率30%。AI在分析胃部影像時較人類更能預測病變部位,並可縮短判讀膠囊內視鏡病灶90%時間,甚至還能根據對患者的動態風險評估作出醫療跟進。至於機器學習找出上消化道出血的低風險病患,效率也比傳統工具加倍,有望騰出更多醫院床位。因此,AI可謂兼具準確診治病患、節省醫療資源等功效。
不過沈祖堯強調,每項先進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當AI比人類更了解自己時,可能導致他們無意識被操控或過度依賴,進而降低創新、選擇能力。此外,AI或因訓練資料偏誤而產生不公平決策,忽略人類價值與自主權。相較於人類可解釋自身決策過程,AI模型卻依賴難以被人理解的複雜參數,未必符合法規與用戶期望。
沈祖堯認為未來醫生的培訓,必須運用電腦視覺與醫學影像解讀技術,利用AI與虛擬、擴增實境進行術前規劃,以及預測治療結果,並將反饋輸入AI以持續優化。沈祖堯總結稱:「AI不會取代醫生,但不使用AI的醫生將會被取代。」
至於醫生角色,也要更重視與病人的關係,呼籲重拾同理心和「病人為本」的照護,善用AI減少日常繁瑣工作,讓醫生更多與病人互動,促進更有意義的對話與關懷,強化人機協作。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