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之亂 AI搶飯碗(高天佑)
近日整個世界都充滿濃濃的「吉卜力」(Ghibli)風格,事關自從OpenAI旗下ChatGPT-4o版本發布後,各地網民發現,該程式能在一分鐘之內把任何照片轉換成好似宮崎駿動畫的圖片,近乎毫無破綻。於是大家樂此不疲,紛紛在社交網站貼出相關「作品」。然而,這股潮流也掀起關於版權、創作等問題的不少爭議,尤其是宮崎駿早已批評此番趨勢。對打工仔來說,最重大的啟示是「AI搶飯碗」已屬現在進行式,AI暫時未必能夠取代「大師」,但不難替代「技工」。
一分鐘生成Ghibli style
最近幾日,「吉卜力風格」突然在Facebook、Instagram、X等社交網站上泛濫。皆因自從ChatGPT-4o版本於3月26日發布後,用戶們陸續發現,這個最新版本AI程式可把任何照片轉換成為Ghibli style。事實上,較早期的ChatGPT程式已能達到類似效果,兼且不限於「吉卜力風格」,還涵蓋迪士尼、Pixar以至希治閣、王家衛等任何風格作品;但當時的製成品總是有點怪怪的,令人一望可知是來自AI程式之粗製濫造。
及至ChatGPT-4o發布後,該程式的相關功能出現突飛猛進,尤其是針對深入民心之「吉卜力風格」,現時的製成品效果接近完美,幾乎任何一幅圖片都能放進宮崎駿動畫,驟看來毫無違和感。正因如此,世界各地網民樂此不疲,紛紛把自己及親友的照片轉換為「吉卜力style」,儼然變身成為動畫角色,又或者把一些經典的電影截圖「宮崎駿化」。
這股熱潮愈演愈烈,就連OpenAI創辦人兼CEO Sam Altman也要在社交網絡上公開「求饒」,呼籲大家別再那麼熱烈轉換圖片(please chill on generating images),否則將令該公司伺服器不勝負荷、營運團隊冇覺好瞓(our team needs sleep)。
掀版權爭議 顛覆創作定義
不過,「吉卜力熱潮」也掀起不少爭議。首先是關於版權方面,不論OpenAI抑或轉換照片的網民,顯然都沒有向吉卜力工作室支付版權費,這是否屬於侵權?有人認為,「風格」本身並無版權可言,例如人們若在中環石板街,用昏黃燈光、搖擺鏡頭,拍攝一名旗袍女子的影片,很容易會被視為充滿「王家衛風格」,但就很難被王家衛的澤東電影公司入稟索取版權費。但另一方面,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倘若OpenAI在訓練ChatGPT-4o的過程中,未經許可而使用了大量吉卜力作品,便有機會構成侵權。
另一大爭議關乎創作,例如網民現時在ChatGPT-4o產生大量「吉卜力風格」圖片,是否可被視為藝術創作?以往不論繪畫或製作動畫,都要用腦構圖、用手動筆,但現在只需輸入幾個提示詞(prompts),在一分鐘之內便搞掂,難免可能會顛覆創作的定義。
宮崎駿曾斥AI動畫「惡心」
事有湊巧,宮崎駿本身也很反對利用AI製造動畫,堅持每一格畫面都由手繪完成,認為這樣的作品才有靈魂。在2016年的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中,曾有工作人員向宮崎駿展示一段AI動畫,內容是一具人類軀體呈現「人類無法想像的詭異動作」,宮崎駿觀看後直言「感到非常惡心」,並批評「創造這種技術的人完全不懂痛苦為何物,這根本是對生命的侮辱」。換言之,近日在網上泛濫、由AI產生的「吉卜力圖片」,表面上係「向宮崎駿致敬」,卻可能其實是違背了宮崎駿本人的理念。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