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座副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這筆交易背後,反映出3個值得注意的行業訊號:當全球人工智能(AI)競賽聚焦於大模型時,企業級工作流程自動化這條「隱形賽道」正在悄然發生;「公平代碼」(fair-code)這種介乎於開源與商業化的中間路線,正在嘗試開闢新藍海。香港作為國際樞紐,或許能從中捕捉到獨特的協同機遇。
n8n本輪融資最引人注目的並非金額,而是劍指中小企業的數碼化痛點。我曾與某較小規模的投資機構交流,他們使用n8n把合規審查流程,從3天壓縮至4小時,這個案例印證了其宣言「讓AI工作流像樂高(LEGO)一樣可組合」並非虛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一年激增5倍,這在當前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行業增長普遍放緩的大環境下實屬罕有。
此外,n8n還把其技術模式定義為「公平代碼」,即代碼可自由查看,但需遵守商業規則。專業開發者追求自定制能力與無代碼工具的易用性,這種模式巧妙平衡了兩組矛盾,即開發者渴望的透明度與企業需要的合規性。據筆者觀察,其平台上工作流可以整合很多主流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惟真正差異點在於允許用戶插入自定義代碼,這就像在全自動化流水線上,保留手工匠人的工作台。本港不少中小型企業正需要此類「半開放」的解決方案,既不用有太大的科技團隊,又能快速迭代業務邏輯。
對比矽谷明星Zapier的「低代碼」定位,n8n更強調對技術團隊的友好性。這讓我聯想到香港獨特的產學研究生態:高校密集的AI研發能力,與金融機構的落地場景之間,剛巧需要n8n這類「黏合劑」工具。當然,機遇總伴隨風險,n8n需要證明其複雜工具能被非技術員工駕馭,就像當年Photoshop通過「一鍵修圖」功能突破了專業設計師的能力。此外,「公平代碼」的許可協議,如何避免開源社群的反彈,將是長期治理的課題。
站在專家的視角,我認為這類平台的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參數,更在於其反映出產業協作的新範式:當AI應用進入深水區,工具層正成為調和「技術創新」與「商業落地」之力。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