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創新生態圈 News
-
陳家強:FinTech監管致成功
陳家強近日加入正申請上市的本地「獨角獸」企業WeLab,出任資深顧問。他笑言,「我成日在學校講FinTech,不如自己試做,看看能如何推動FinTech。」他指出,日後會探討WeLab與科大的合作。
- Posted July 30, 2018
- 0
-
5G頻譜大增 趕2020年推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通訊事務管理局建議增加5G頻譜供應,其中新添3.3吉赫(GHz)及4.9吉赫頻譜,解決「5G限制區」問題,更把大量26/28吉赫頻譜以近乎免費的方式指配予申請的電訊商。
- Posted July 27, 2018
- 0
-
創科三大新趨勢 (車品覺)
上回講到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很多人為此興奮不已,也有人擔心工作不保。但大家有否想過,互聯網飛躍帶來的問題,其實都啟發了我們關於未來趨勢的思考,須知道機會都在問題之中,有3個觀察後的現象想跟大家分享。
- Posted July 25, 2018
- 0
-
電競節港區選拔賽 獎金20萬
「工銀亞洲香港電競音樂節」將於下月24日至26日舉行,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預期,今年入場人次將會有8萬人,當中一成為旅客。門票已於本周一開始發售,票價分別為50元、120元及250元。
- Posted July 20, 2018
- 0
-
拋開舊思維 發展自動車 (方保僑)
香港政府用保守思維對待新興行業,例如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旅舍等都是長時間存在灰色地帶,加上5G發展比鄰近國家遲緩,又不支持用家購買更環保的電動汽車,我真的不敢想像自動駕駛汽車在香港未來的發展將會如何。
- Posted July 19, 2018
- 0
-
政府須考慮修例回應網約車需求 (社評)
何謂補救措施?裁判官沒有進一步明言點破,不過其意已是呼之欲出。我們認為,補救辦法不外乎修訂舊法例回應新需求,設置發牌制度開放市場,能夠讓乘客多一個選擇之餘,Uber司機亦毋須擔心干犯法例,使公共政策配合科技突破。
- Posted July 18, 2018
- 0
-
預視人工智能未來世界 (車品覺)
雖然科技似乎在蠶食人類的工作崗位,但對AI人才的需求卻在加速增長。有專家認為,與AI相關的招聘職位在過去3年已翻了一倍。
- Posted July 17, 2018
- 0
-
共享單車的啟示 (高天佑)
正如Gobee.bike指出,最大負擔並非車價,而是持續營運開支,包括每輛車都要安裝電子支付、GPS和通訊系統,每月都有固定費用;此外,單車在街邊日曬雨淋,若不定期維修保養很快報廢,但上萬輛車若安排人手逐一維修,開支肯定不菲。
- Posted July 13, 2018
- 0
最新文章
-
本地創科動態|日內瓦發明展 科大奪38獎
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周日(13日)閉幕,今年共吸引來自約35個國家及地區的發明家、大學、機構及公司,提交近1050項發明,當中299項來自香港。
- April 15,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微型手術機械人 助取樣送藥 AI感應裝置PhyTac 加快中風者復康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申亞京領導的團隊,近日結合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技術,研發三款突破性的智能醫療器械,分別是全球最小多功能手術機械人、AI手部觸覺交互系統PhyTac,以及居家肺部功能檢測儀。
- April 11,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交流展介紹創新醫療
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下,醫療行業亦要不斷革新,以趕上急速的發展步伐。香港科技大學昨天舉辦「業界交流日」,以AI、生物科技及醫療科研為主題。
- April 3, 2025
- 0
-
理大初創積極貢獻世界 科技與創意締造智慧美好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秉承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透過其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協助理大社群實現創業夢想。理大提供全面的創業支持和資源,至今培育了五百多家初創,包括四家獨角獸企業。
- March 27,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新法減AI量子運算延誤
量子電腦被視為高效、快速運算的未來,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進步一日千里,兩者結合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新方向。
- March 25,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校獲美專利數量 城大九連霸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每年均會公布,獲頒最多美國專利的全球百強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2024年的全球排名中,憑着獲得95項美國專利,位列全球第32位及亞洲第六位,連續9年穩居本地大學榜首。
- March 13,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綠色製冷 15分鐘降10度
香港科技大學團隊研發全球首台千瓦級彈卡製冷裝置,在攝氏31度高溫的室外環境下,僅需15分鐘便能把室內溫度,穩定在攝氏21度至22度的區間,並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為商業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 March 1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