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STEAM教育需切合生活(鄧淑明博士)
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自此每年都會撥款在中小學加強科普及STEM教育,並於2022年加入藝術(Arts)元素成為STEAM。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比以往3年每年向每所小學資助的40萬元減少了10萬元,但仍撥款逾1.3億元資助小學參加「奇趣IT識多啲計劃」,可見政府的重視。
- Posted March 26, 2024
- 0
-
蘋果作業系統大革新(方保僑)
蘋果公司近日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變更,這些變更將影響作業系統iOS、網頁瀏覽器Safari及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在歐盟地區的運作方式,以符合DMA的要求。變更包括超過600個新的API(應用程式介面)、擴展的應用分析功能、替代瀏覽器引擎的選項,以及處理應用支付和分發iOS應用的新選項。
- Posted March 25, 2024
- 0
-
智能穿戴──健康新助手(林國誠)
智能穿戴設備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個人健康管理方面尤其重要,繼智能手錶及手環後,最新有智能指環。這些設備通過內建的各種傳感器和先進演算法,讓我們隨時隨地掌握身體狀況,採取更科學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目前市面上廣受歡迎的智能手錶及手環功能齊備,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心率監測、睡眠追蹤和運動記錄等,價格介乎幾百元到數千元。部分高端設備更搭載ECG心電圖和血壓監測等專業功能,亦有些智能手錶內建eSIM卡,讓使用者即使運動中仍能保持在線狀態,隨時接收訊息。
- Posted March 22, 2024
- 0
-
為AI賦予面孔和性格(黃岳永)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最受歡迎的角色毫無疑問是鋼鐵俠Tony Stark。不僅是他具有能打造出「有型有款」戰鬥裝甲的天才頭腦,其獨一無二的人工智能(AI)管家Jarvis,同樣讓觀眾羨慕不已。Tony和Jarvis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人們對AI發展的期望。
- Posted March 22, 2024
- 0
-
微電影走向大銀幕(廖錦興博士)
隨着短片熱潮興起,微電影逐漸受到關注。近年不少團體都舉辦了不同主題的電影創作比賽。科技發展及政府的支援政策,使學界或商界都可利用航拍及手機拍攝出精采的微電影作品。從中受益的不僅是香港廣告業,還有電影業和初創公司等。
- Posted March 21, 2024
- 0
-
天涯社區重啟須引新模式(葉文瀚博士)
天涯社區曾是中國內地最火紅的網絡論壇之一,與香港的高登討論區、美國的Reddit並稱「三大論壇」。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三大論壇如今都面臨着不同的困境。天涯社區創立於1999年,在2000年代初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當時,天涯社區以其開放、自由的氛圍,吸引了大量網民聚集於此,討論各類話題。在高峰期,天涯社區的註冊用戶數超過2.5億,成為內地最具影響力的網絡社區之一。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蘋果新戰略適應變遷(車品覺)
蘋果公司據報最近取消其電動汽車計劃,並轉向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蘋果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泰坦計劃」,曾是其雄心勃勃的嘗試。不過面對市場環境改變,以及內部重估戰略決策後,他們最終選擇退出。話說蘋果汽車團隊目前有近2000名員工,還擁有數百名硬體工程師和車輛設計師。這一決策對內部員工、股東、電動汽車及AI產業都有深遠影響。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在日常工作中發揮數據素養的力量(湛家揚博士)
在一整天接連不斷的會議後,我正前往與扶輪社(Rotary Club)的成員共進晚宴。他們邀請我向他們的成員和朋友分享有關數據素養的見解。儘管感到有些疲憊並且聲音有些沙啞,但當我思考如何有效地向那些不是從事IT行業的朋友傳達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的價值時,我的興奮之情不斷增長。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母愛的代價(鄧淑明博士)
早前《信報》刊登了智庫MWYO關於本港年輕單親人士就業情況的文章,指這些沒有與配偶同住的年輕人(18至34歲)雖然近四成具有專上學歷,但大多只從事兼職工作,其中持有學位學歷的13%(對比整體青年的6.2%)每周工時在17小時及以下,無法享用連續性僱傭合約的法定福利,例如有薪年假、醫療津貼等。文章指單親青年投入職場的障礙之一是「無法兼顧工作和照顧子女」。
- Posted March 19, 2024
- 0
最新文章
-
實踐可持續建築減廢方案(鄧淑明博士)
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近年香港的公營部門及私營公司,每年建築工程費用總開支達到3000億元,可為業界提供實踐可持續建築的黃金機會,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原則」納入大型建築項目,筆者深表認同。
- April 17, 2025
- 0
-
提示工程五大趨勢(車品覺)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在快速發展,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領域,叫做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 April 16, 2025
- 0
-
青春期與情緒反思的力量(黃岳永)
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迷你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一上架便成為全球最熱門影集榜首,能夠迅速引起廣泛討論,皆因故事夠「貼地」。
- April 15, 2025
- 0
-
吉卜力漫畫化掀版權爭議(方保僑)
近期,美企OpenAI推出的ChatGPT圖像生成功能掀起熱潮,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用戶以「吉卜力風格」等指令,把平凡照片轉化為動漫風格圖像。
- April 14, 2025
- 0
-
AI魔法時代降臨(林國誠)
近日,一打開社交媒體,隨處可見朋友分享的人工智能(AI)生成漫畫頭像,這些風格各異的創作,有的像日系動漫,有的似美式插畫,已成為新興的社交潮流。
- April 11, 2025
- 0
-
自律型AI代理革新醫療(賴志偉)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已不再僅限於執行簡單任務,而是演變成具備高度自主性的智能系統。
- April 10, 2025
- 0
-
細談數字經濟七大試驗區(車品覺)
國家數據局近日正式指示天津、河北(雄安新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7個地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一重大政策標誌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改革階段。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的時候。
- April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