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人物專訪 News
-
AI模組建平台 分析客人消費喜好
本地科企FreeD Group開發數十款軟件模組(Module),讓企業配搭不同功能組合,構建手機程式之類的數碼平台,為客人提供聊天機械人、智能管家、產品建議等服務,以人工智能(AI)分析客人的消費喜好。
- Posted August 8, 2022
- 0
-
科企開發IoT智能遙控消毒 零人手減染疫風險 機場學校適用
本地初創AirTech IoT利用物聯網(IoT)技術,以遙控空氣霧化消毒機,代替人手完成消毒程序。相關產品正於機場香港空運貨站、嗇色園黃大仙祠,以至多間本地學校、老人院舍和商場內應用。
- Posted August 8, 2022
- 0
-
智能健身站誘發長者運動 限時觸反應燈 鍛煉認知體能
為協助老友記建立起運動習慣,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畢業生研發出智能健身站,以遊戲方式訓練長者認知、反應和記憶力,該項目早前於「創建香港智慧社區」比賽中勇奪冠軍。
- Posted August 2, 2022
- 0
-
鐘錶大王孫高鼎國 獻計再工業化 效法新加坡瑞士 發展自身產業鏈
近年政府大力提倡推動本港「再工業化」及創科產業發展。曾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華明行執行董事高鼎國(Geoffery)認為,香港必須再次發展生產市場,參考新加坡及瑞士例子,再推動產業鏈。身為鐘錶業第三代,眼見現在流行的Green Finance勢頭正盛,惟相信未來知識產權經濟在港也大有作為。
- Posted August 1, 2022
- 0
-
運動員辦跳繩App方便在家自學
周日(7日)為全民運動日2022,不過,在新冠疫情下即使已習慣在家做運動,也有很多選擇。由香港現役花式跳繩運動員張柏鴻創辦的跳繩健身應用程式ROJU,內有逾200個跳繩技能、鍛煉及組合,讓未曾接觸過花式跳繩的人亦可在家睇短片自學,平台至今已錄得逾3000名登記用戶。
- Posted August 1, 2022
- 0
-
XR遊戲助機構互動宣傳 廣告人成功轉型 度身訂造體驗
港產XR遊戲及軟件設計公司eTeam成立僅3年,已開發約30個遊戲或軟件等,利用互動遊戲體驗,助NGO(非政府組織)、學校和商界宣傳。該公司去年收入逾百萬元,除了本港,亦落戶廣州,計劃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 Posted August 1, 2022
- 0
-
中大專家劉大偉千辛萬苦找原生植物:每個標本都是無價寶 (張綺霞)
香港原生植物約有2000多種,地方雖小,卻有約250種珍稀及瀕危植物。中大胡秀英植物標本館館長劉大偉,挑選其中20個品種結集成《香港原生植物圖鑑》,如發現新品種,他們會先記錄和描述特徵,再用化學或基因做鑑定,再賦予植物品種獨一無二的拉丁學名。
- Posted July 30, 2022
- 0
-
灣仔實景解謎網遊 奪創業賽獎
疫情令本港旅遊業轉投本地遊,有香港理工大學畢業生設計一款實景解謎遊戲「搵呢搵路」(Puzzle Weekly),讓玩家到灣仔社區互動,然後利用解謎道具套裝整理線索,於網頁應用程式(Web App)輸入密碼,從中探索本地文化。該項目近日在「敢闖。敢創」創業比賽,獲得青企局社會關愛精神獎。
- Posted July 29, 2022
- 0
-
熱浪減太陽能板效率 25ºC最理想
面對極端高溫天氣,會否連光伏電池板都吃不消? 香港光電控股主席吳克耀接受查詢時直言,高溫的確會影響太陽能板發電效率。吳克耀指出,太陽能板出廠時進行的效率檢測,是以攝氏25度為標準,換言之,太陽能板在攝氏25度的環境,發電效率會最理想。
- Posted July 25, 2022
- 0
-
「Chi慈媽」推廣親子產品月入數萬
在Instagram擁有1.8萬粉絲的網紅「Chi慈媽」,過往主力接一些親子、健康產品相關的宣傳工作。Chi慈媽每月平均可賺取3至4萬元,最高可達5、6萬元。她認為,網紅影響力決定收入高低,雖然粉絲數目是指標之一,但兩者並非必然成正比。
- Posted July 25, 2022
- 0
最新文章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February 3, 2025
- 0
-
GRWTH|四大學試用AI教授 支援情緒探索興趣
大學教育講求自主學習,師生關係亦隨之轉變。課堂以外的情緒支援,如今可交由人工智能(AI)「教授」代勞。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領導開發的AI聊天機械人Prof E,現時於本港4間大學的7個學系試用。
- January 27, 2025
- 0
-
GRWTH|家校平台AI蒐數據 港15中小學探用
身為父親的GRWTH副行政總裁黃思偉聯同團隊,開發「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PMI),希望整合系統資料發掘學生潛能。現時共有15間本地學校參與成為GRWTH計劃夥伴,在校內試用PMI平台。
- January 27, 2025
- 0
-
HandsTalk|科大AI譯手語 兩秒變英文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多位學生,研發一款即時手語翻譯應用程式HandsTalk,利用電腦視覺技術辨識手語,並結合人工智能(AI)模型補充與整合,約兩秒就能把手語翻譯為英文句子。
- January 13, 2025
- 0
-
力滔有限公司|港入耳式助聽器降噪九成 內置人工智能 不斷提升準確度
本地科企力滔有限公司主力研發微型耳道式助聽器,早前在「2024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奪得「智慧生活大獎」。該企研發的第四代微型耳道式助聽器Savoir by EasyHear,聲稱有效降噪超過九成。
- January 13, 2025
- 0
-
DeepL|看好亞洲 香港屬拓展重點
德國人工智能(AI)機器翻譯供應商DeepL去年中成功以20億美元(約155.6億港元)估值,獲得美國風投Index Ventures領投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
- January 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