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人物專訪 News
-
浸大新藥防太空人骨質流失 配無針注射器 國家2030探月採用
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研發的靶向藥物Apc001及無針頭注射器,能協助太空人應對長期太空飛行而導致的骨質流失問題,將於國家2030年的探月計劃中使用。
- Posted October 19, 2022
- 0
-
IVE研長者復康治療輔助App
IVE團隊將於本月22日至30日舉行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展出一項名為「防跌易」手機App,引進AI技術,實時偵測及記錄用戶的骨架活動,以便自行在家做復康治療,系統可識別其舉手、抬腿、下肢協調等動作是否達標及提出改善建議,據稱AI模型準確度逾九成。
- Posted October 18, 2022
- 0
-
外資創碳平台看好港潛力
來自德國的Ulf Henning Richter,是環保科技初創CARBON10B X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該企去年成立,第一階段希望建立一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碳信用平台,以便企業藉交易碳信用來抵消碳足跡,目的是加強私人企業對氣候變化的關注。
- Posted October 17, 2022
- 0
-
星生態圈成熟 誘初創進駐吸金
本地家居服務平台HelperGo,主要協助用戶配對家務助理等服務。平台於2015年登場,不久便衝出香港,於新加坡設立分部。身為共同創辦人的吳宇森,曾駐紮當地4年,他直言由於香港市場細,「初創要拓展業務,要麼北望神州,要麼發展東南亞市場。」
- Posted October 17, 2022
- 0
-
AI偵測超高車輛減意外 光學雷達配鏡頭 兩秒完成發警報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秋季五大科技展今日開鑼,本港科技公司知榆科技(AT-VIBE),將展出最新的公路安全監測方案,利用光學雷達(LiDAR)、鏡頭監測等技術,可在50米外偵測到「超高車輛」,項目已在九龍連翔道安裝及應用。
- Posted October 13, 2022
- 0
-
邵氏基金會主席陳偉文傳承善心 推動教育科研醫療藝術 秉持捐得其所
邵氏基金會主席陳偉文受訪時指出,基金會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兩大部分,「第一係以教育為主,我哋會偏重於創科教育,你知而家STEM、STEAM都係好流行嘅話題。」他稱,STEAM教育應普及到中學生,最理想是本地可以有「創科中學」,專門從事STEAM教育。
- Posted October 10, 2022
- 0
-
港企量產微藻 冀取代傳統顯影劑
本港生物科技初創財利科技(Choy Lee)創辦人潘穎禧(Dennis)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公司研發出一套名為Green Force(晉鼎系統),可大量種植微藻,包括紫球藻,繼而量產藻紅蛋白(B-PE),日後有望取代傳統顯影劑。
- Posted October 10, 2022
- 0
-
針對幽門螺旋菌 簡化測試流程
本港初創王態科技創辦人駱冠文透露,公司主攻呼氣測酮體技術,正跟香港醫療中心洽商,開發專用於檢測幽門螺旋菌的呼氣分析儀。患者只須向儀器吐氣,即可實時了解胃部細菌的風險水平。
- Posted October 10, 2022
- 0
-
呼氣儀檢測生酮飲食成效 分析丙酮水平 本地運動員採用
近年盛行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提倡高脂低碳飲食,以達致減肥健身。本港初創王態科技(King's Phase)研發酮體呼吸分析儀,聲稱一分鐘內可讀取體內酮體指數。
- Posted October 10, 2022
- 0
-
初創促電滑板車合法化 下月試驗期滿 冀准持牌行駛
電動可移動工具先導試驗將於下月22日完結,研發電動單輪滑板車Surfwheel的酷飛發展,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頌棋在專訪中表示,自己亦有登記參與計劃。他估計,將來電動可移動工具即使合法化,或許只可以在單車徑上行走,作為消閒活動多於日常代步。
- Posted October 7, 2022
- 0
最新文章
-
NVT|「上鏈」勢成主流 港發展落後星美
本地金融科技初創NVT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趙建公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稱,香港金融機構對「金融產品上鏈」的態度近來轉變顯著,由去年上半年的「應不應該做」,下半年轉變為「如何去做」,料這勢頭今年更為積極。
- February 10, 2025
- 0
-
NVT|港初創助金融票據代幣化 區塊鏈營運 平衡安全回報流動性
信達國際控股旗下信達國際資產管理,去年底發行可轉讓代幣化票據STBL,為本港首個由金融機構安排發行的同類產品。
- February 10, 2025
- 0
-
中大科研|中大研口服配方 紓緩中重度濕疹
腸道微生物可透過血液直接影響皮膚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專為兒童及成人濕疹患者設計的微生態組合──SIM03和SIM05,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Microencapsulation)製成口服配方,聲稱能有效促進益菌在腸道定植。
- February 3, 2025
- 0
-
中大科研|疫下出生嬰過敏率高五成 腸道缺益菌 增患濕疹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其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嬰兒高近五成。
- February 3, 2025
- 0
-
GRWTH|四大學試用AI教授 支援情緒探索興趣
大學教育講求自主學習,師生關係亦隨之轉變。課堂以外的情緒支援,如今可交由人工智能(AI)「教授」代勞。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領導開發的AI聊天機械人Prof E,現時於本港4間大學的7個學系試用。
- January 27, 2025
- 0
-
GRWTH|家校平台AI蒐數據 港15中小學探用
身為父親的GRWTH副行政總裁黃思偉聯同團隊,開發「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PMI),希望整合系統資料發掘學生潛能。現時共有15間本地學校參與成為GRWTH計劃夥伴,在校內試用PMI平台。
- January 27, 2025
- 0
-
HandsTalk|科大AI譯手語 兩秒變英文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多位學生,研發一款即時手語翻譯應用程式HandsTalk,利用電腦視覺技術辨識手語,並結合人工智能(AI)模型補充與整合,約兩秒就能把手語翻譯為英文句子。
- January 13, 2025
- 0
EJ Tech Video
POPULAR POSTS
-
Grok 3|馬斯克「最醒」AI模型登場 Grok 3香港可用 月費170元
-
點語成丹青|港首辦成語變畫作AI比賽 120間中小學參與 收逾千作品
-
AI「炒散」|AI模型接編程散工 獨立開發力遜人類
-
EzyGreenPak|環保袋減廢遇熱水即溶 港EzyGreenPak專利 今屆渣馬採用
-
EzyGreenPak|自家平台監控碳排 助家族工廠轉型
-
DeepSeek|據報新增互聯網訊息服務
-
AI大戰|馬斯克聊天機械人Grok 3亮相 稱性能勝DeepSeek
-
神經元記錄|哈佛研CMOS矽晶片 記錄神經細胞活動
-
X危機?|馬斯克旗下X傳以3432億估值洽融資
-
AI研究院|理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