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淺談法蘭肯斯坦綜合症(車品覺)
「法蘭肯斯坦綜合症」(Frankenstein Syndrome)可以是個比喻,它捕捉了公眾對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憂慮和不安,尤其是面對那些擁有巨大潛力能改變或超越現有自然秩序的技術,如遺傳工程、人工智能、機械人學等的恐懼和焦慮。
- Posted January 10, 2024
- 0
-
救救洋紫荊 (鄧淑明博士)
洋紫荊是香港市花,在區內隨處可見,卻也成為極端天氣下最受影響的樹木之一。發展局去年11月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0月,過去5年受颱風及暴雨等影響而倒塌或嚴重折斷的樹木品種中,洋紫荊有4年居於頭三位。
- Posted January 9, 2024
- 0
-
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方保僑)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23年12月27日,聯合發布了關於實施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收集公眾和市場對相關監管建議的反饋和意見。
- Posted January 8, 2024
- 0
-
人工智能加GIS帶遊客穿越古今(鄧淑明博士)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的產業,10年前曾佔本地生產總值達5%,提供近27萬個職位。但疫情過後,遊客轉向「深度遊」及年輕人流行的「窮遊」(小紅書語),因此亟待開拓新的旅遊焦點。當局可利用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發展古今穿越。
- Posted January 2, 2024
- 0
-
總結2023年:疫後重生的挑戰 (方保僑)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社會被折騰了3年,民眾漸漸習慣疫下「新常態」的生活模式時,疫情又突然紓緩下來。很多事情在2023年有根本性的改變,影響我們的未來。
- Posted January 1, 2024
- 0
-
內地數字化經濟發展機遇 (廖錦興博士)
面對經濟環境的變動,企業必須擁有求變和創新精神。香港工業界正應對全球經濟下滑及地緣政治的挑戰。過去三年,數碼科技的應用在大幅增加,數字化經濟勢已成為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雖然政府推動企業數碼轉型及利用電子消費券推廣移動支付,但香港的數字經濟仍未見起色。
- Posted December 21, 2023
- 0
-
AI聯盟主張開放科學(葉文瀚博士)
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及國際商業機器(IBM)在早前,成立了一個名為The AI Alliance的新組織,主張採用一種「開放科學」的人工智能(AI)開發方式。該聯盟的成立標誌着AI領域的重大轉折,也為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 Posted December 20, 2023
- 0
-
前瞻2024電訊業發展 (林國誠)
即將踏入2024年,筆者預見電訊業將持續聚焦於5G的急速發展,並將迎來5.5G(5G-Advanced)流動網絡及其相關設備,勢必推出更多創新和變革。
- Posted December 15, 2023
- 0
-
應對逆境需AQ及企業家精神 (黃岳永)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和熱愛觀察社會變化的人,自疫情爆發到社會復常,以及人工智能出現所引起的各項改變,筆者都有仔細觀察並思考這些變化對年輕人的影響。臨近年末,正好就當前青少年面臨形勢的想法,以及創業心態和逆商(AQ)對適應這個新世界的重要性,做一個簡單總結。
- Posted December 15, 2023
- 0
-
一百年前,失敗的全球化及其教訓(沈旭暉)
觀乎當下民情,難不令人擔心:全球化真的是不歸路嗎?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原始全球化」便經歷過一次大失敗。說的雖然是百年前的事,但今天讀來,反而更有警示。
- Posted December 5, 2016
- 0
最新文章
-
港宜及早規劃數據產業(車品覺)
2025年伊始,國家數據局宣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February 5, 2025
- 0
-
本地傳媒善用科技創新轉型(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傳媒轉型大獎」作為本港具認受性的嘉許傳媒機構獎項,旨在表揚每年在運用科技轉型、以創新方式傳遞新聞和資訊上表現出色的本地媒體機構。
- February 3, 2025
- 0
-
「官產學研」助港轉廢為材(鄧淑明博士)
過去10年,香港人生產的垃圾量持續高企。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 January 28, 2025
- 0
-
洛城山火敲響保護生態警鐘(方保僑)
美國洛杉磯及其周邊地區本月初發生山火,摧毀太平洋帕利塞茲(Pacific Palisades)、阿爾塔迪納(Altadena)等多個地區,造成多人死亡,數十萬人被迫撤離,過萬幢建築物被焚毀。
- January 27, 2025
- 0
-
熊貓TV頻道AR免費睇(林國誠)
海洋公園目前擁有6隻大熊貓,包括「樂樂」、「盈盈」及牠們的龍鳳胎寶寶,以及中央政府送贈的「安安」和「可可」。
- January 24, 2025
- 0
-
利用AI打破遺忘曲線(黃岳永)
雖然我們已經踏入人工智能(AI)時代,但筆者在大學上課時仍發現許多學生熱愛手抄筆記。有些同學甚至要求索取老師的PowerPoint教材。然而,這種多年來一直「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否能跟上當今世界的變化?
- January 24, 2025
- 0
-
黑客松:企業創新寶貴源泉(湛家揚博士)
在快速變化的科技世界中,黑客松(Hackathon)已經成為推動創新和創意的強大引擎。不僅初創公司和學生積極參與黑客松,企業也非常熱中於組織黑客松。為什麼黑客松如此吸引人?
- January 2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