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面前,彷彿有一面厚重玻璃的天花板,看得到美好的天空,卻暫時撞不透,穿不過。
優秀的人永遠是不缺的,可是有D人成功,有D人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成功的那個人更多是把握住了趨勢。
跟人口、數量、體積大小無關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價值觀和世界觀。香港企業要勇於拋棄幾十年來的舊觀念,趁現在還有剩餘實力的時候,向中國無法面對的價值觀、世界觀邁進。
以色列國防軍最具特色之處在於,預備役部隊不是常備軍的附屬物,而是以色列軍隊的支柱。
WPP宣布與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以及社交媒體Snapchat成立合資公司Truffle Pig,意味着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這不就是「豬一樣的對手」嗎?
以香港700萬人口為例,由15至35歲這班千禧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熱愛運動、更重視飲食健康、更願意花錢買名牌運動產品
聽到未?De Beers這類黑心企業,就是Leonardo要改變世界的對象,誰說一人之力不可改變地球?
反觀香港有哪些新創公司?質變與量變,值得我們省思!
金融海嘯之前,華爾街就有不少投行投資大數據,甚至完全用量化交易方式取代傳統模型
成功的企業並非來自偉大構想,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也許就是商機,洞察細節、分析細節、見微知著、敏銳果斷,抓住機會就是成功。
數據素養是解鎖永續發展的關鍵能力。通過理解數據分析的核心邏輯,我們能精準識別社會痛點,例如運用貧困地區的經濟、教育與醫療數據,定位資源缺口,推動針對性扶貧政策;或透過收入與機會的量化分析,揭露結構性不平等,促使制度革新。
中國科技界近期的創新吸引了全球目光。DeepSeek及宇樹科技等初創公司,憑藉突破性的技術及機械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科技實力。
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下,醫療行業亦要不斷革新,以趕上急速的發展步伐。香港科技大學昨天舉辦「業界交流日」,以AI、生物科技及醫療科研為主題。
阿里(09988)在微信平台提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阿里雲合作,發布全球首個太陽人工智能(AI)模型「金烏」。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與三藩市分校的研究團隊,已成功開發和優化一種創新的腦機介面技術,讓一位因腦幹中風導致癱瘓、失去語言能力長達18年的女性,藉腦波即時合成語音與文字重新「說話」。
美國數碼營運管理平台PagerDuty發布一項國際調查,在美國、英國、澳洲及日本等國家,今年2月底訪問大約1000名IT及企業高管,所有公司年收入至少5億美元。
眾所周知,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能慶祝開業一周年的不足一成,而可以捱過5年的普遍只得3%,而香港更低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