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大灣區就業補貼 港企盼涵蓋更廣

By on November 26,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2020施政報告──科創合作

viAct行政總裁伍震駒指出,派員北上涉及一定成本,期望補貼計劃不設限制。(資料圖片)

viAct行政總裁伍震駒稱,派員北上涉及一定成本,冀補貼計劃不設限制。(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提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補貼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汲取經驗,名額2000個,當中部分為創科職位。

有落戶大灣區的香港科企負責人表示歡迎,但希望計劃能涵蓋具一定經驗的港青,甚至海外畢業生,而非單單新畢業生。

研發人工智能(AI)施工安全檢測平台的本地科企viAct,在中山聘用不足10名員工,全屬內地人。其行政總裁伍震駒指出,目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尚未公布細節,認為若補貼金額多,對在內地有業務的港企具有吸引力,否則,港企仍傾向聘請當地人。

聘經驗淺員工駐內地不實際

伍震駒解釋,公司派員北上駐守涉及一定成本,例如房屋津貼,提供待遇甚至比香港更優厚。至於員工本身,亦非人人願意長駐內地,「對企業而言,聘請當地人更實際,人工也平一大截。」

一般而言,本港科企不會派遣經驗尚淺的員工長駐內地,伍震駒期望計劃最好不設限制,例如必須是畢業一兩年的新人,若能把海外畢業生納入補貼範圍,做法更理想,因為此計劃增加港企聘請本港青年的意欲,或會加劇本港科技人才短缺問題。

支援青年創業方面,伍震駒認同,政府需要為在大灣區創業的港青,或希望落戶當地的本地科企提供支援,例如提供補貼以應付營運成本、協助產品落地等,「無生意的話,多多支援都無用。」

區玉輝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方式,配合本地政策進行相關研究。(資料圖片)

區玉輝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方式,配合本地政策進行相關研究。(資料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坦言,過往本地大學畢業生較少選擇到內地城市工作,主要與起薪點較低有關。對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規定企業提供的月薪中位數最少約2.5萬至2.6萬港元,合理的薪金有助吸引本地畢業生北上工作。同時,該計劃向企業提供約三分二薪金津貼,相信對企業具吸引力;他提醒,計劃申請流程不宜太複雜,以免削弱企業的申請意願。

此外,培育人才為創科發展關鍵,《施政報告》建議動用20億元,推出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區玉輝認為是好事。事實上,政府多年來一直就人才培育投放資源,愈來愈多本地大專院校的教授,願意嘗試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或把研究成果商業化等工作。

缺乏研發大企 籲借鏡星洲

區玉輝不諱言,本港最大的問題是欠缺大型企業從事研發工作,雖然科技園、數碼港、應科院,以至InnoHK等都有推動相關工作,成效亦不俗,惟他建議政府可參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方式,配合本地政策進行相關研究,進一步加強本地研發力量。

創新需要多方面配合,如何發揮香港的獨特性,繼而配合內地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區玉輝說,與內地城市相比,香港更為國際化,能為內地引入資源或資金。雖然中美關係緊張,但民間或其他國家,亦不會視之為大問題。

他期望,「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專才來港,讓本地諸如金融、媒體等發展已久的產業,結合科技煥發新活力,加強香港的獨特性之餘,待兩地合作時,會更相得益彰。

《施政報告》提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汲取經驗。(政府新聞處圖片)

《施政報告》提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汲取經驗。(政府新聞處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