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香港要唔認命 Kites 創辦人 Alan Tsui
近半年,本地Startup生態圈吹起一陣奇風,Co-working space數量急增,Incubation、Seed Round都很多,做的人似乎多了一點,Startup圈子湧現不少陌生的面孔,這些面孔當中不乏後生仔。
「我係香港人,係香港長大,我15歲就開始第一盤生意,係eBay賣嘢…」Kites 共同創辦人 Alan Tsui 談自己幾次的創業經驗,說得頭頭是道,其實他今年才25歲。「不過頭兩次我都沒當成是Startup,因為沒有向外籌錢(Raise Outside Funding),盤生意冇快速增長,唔需要籌咁多錢。」
地址雲端服務
「Kites 專注如何將地址變成Latitude和Longitude(經緯度),換言之機器亦可以解讀地址,其實這問題過去10年香港一直未能好好解決。」
快速交待完背景,Alan 講解 Kites 這門技術含量較高、一般人較難理解的生意,究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生。
「箇中好多原因,主要係Backend系統問題,一個城市以至一個國家的數據,比如美國,需要好幾個政府部門協作,用了十幾年才完成。」
簡言之,Kites 要解決的問題,是將現實世界的地址,變成可供任何應用程式或電腦系統解讀的雲端服務(Geocoding Cloud Service),由於種種原因(多數原因為自身缺乏資訊科技能力),物流業以至各行各業俱「未用盡」數據和電腦運算的好處,只要使用 Kites 提供的應用程式接口(API)便可以直接在開發時應用其雲端地址資料庫。
根據 Alan 的解說,我終於明白問題所在:現時香港的送貨流程,可以稱得上非常原始,送貨者到收貨者之間的路程,例如速遞,或外賣食物,主要仍舊靠人腦解讀地址,靠送貨者的經驗去判斷地址的位置、行車路線,沒有發揮電腦可以即時搜查交通資訊,然後推薦最短最有效率路線的可能,以及該從那個分店派出哪位送貨員最為理想。
試想想,如果Pizza Hut改良了系統,結果30%訂單,可以經過App由顧客直接下訂單,取代傳統的電話外賣,節省了的成本和長遠獲得的經營數據,其商業價值是相當巨大的。我的另一問題是,Geocoding這門生意,理論上無遠弗屆,在產品上,任何地址也不外乎一組經緯度,為什麼選擇在香港搞?
揀.hk唔發矽谷夢
事實上,相似的Geo題目,一般使用者最熟悉係Google Map,而中國市場百度、騰訊都有投放大量資源提供Geo數據資訊,試問 Kites 如何跟這些巨人競爭?
「Google 的數據其實佢地每個國家係licence俾人,我知佢licence給誰,而係香港,佢亦只係用一組data set,呢層我地唔止,佢地(Google)係香港都要同我地傾。」其實我對這答案有所保留,如果Google在支援地區地址進步速度加快,Kites又可以拿什麼跟巨人競爭?
「揀香港,係見到Geo喺亞洲有好大空間可以發展,而我喺香港長大,呢度好似自己屋企,所以返黎搞。但是否一個明智既決定,我暫時未知,因為有可能新加坡或北京會更好。」
「至於大陸係一個好大市場,競爭亦好大,但其實Geo這範疇整個亞洲都做得麻麻,問題係對方真係投放好多資金去做,如果我地籌唔到咁多錢,亦可以集中做好香港,或者東南亞先,事關市場較分散,唔似得中國大陸咁scalable,因為市場細,因而競爭亦細。」
問題係選擇細市場,潛在似 WhatsApp、SnapChat 那種火箭式增長的機會便變得不可能,籌錢的難度豈不是更高?
「玩細市場係咁,你真係唯有push back,要多諗辦法去盈利,香港唔會有好似facebook或google個種夢想,可以創業6年8年都完全未有revenue,冇辦法,因為香港既user base係得咁多,換個角度,雖然consumer market未必得,一個細市場既enterprise market係可以的… 如果你睇返上市,矽谷過去10年既上市公司,10間有8間係enterprise company,雖然成功之日唔會出好出名,未必好多人識你,亦好多人唔明白你做緊乜。」
沒有「矽谷模式」就放棄?You don’t have to win all medals to be successful. 其實走出自己的香港模式一樣可以成功,香港也有年收入過千萬甚至更多的Startup,係香港只要唔認命,冇話冇路行。
唔認命有路行
Alan第一次創業是十五歲,上 eBay 開店創業,第二盤生意做背囊,自己設計,由於生意不俗,本來打算有大學唔讀,但父母反對。
「爹哋媽咪係醫學界,梗係想我讀埋大學,但我唔想,咁當時大家就make a deal,話只要我讀大學,之後就唔管我,於是我就去了芝加哥大學讀經濟,咁讀經濟,大部分都做金融,我中間去過建設銀行做,但真係太悶,於是咪返嚟Startup!」
Kites小資料
網址:kites.hk
孵化器:Cyberport
員工:8人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晶片大戰|南韓明年推780億低息貸款支持晶片產業
南韓財政部公布,當局計劃明年推出14萬億韓圜(約780億港元)的低息貸款,以支持其晶片產業。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房地產科技|MTR Lab加盟城越拓地產科技
中國專注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的企業聯盟城越UrbanLab昨天宣布,港鐵(00066)全資子公司MTR Lab正式加盟為新成員,雙方將攜手在綠色創新、智慧城市等深度合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念力操控|Neuralink新試驗 念力控制機械臂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周二獲准啟動新可行性研究,透過N1植入物及腦機介面,讓志願者以念力控制機械臂。Neuralink發文形容,此舉不僅恢復數碼自由,亦是恢復人身自由重要第一步。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工具|美八成年輕領袖 上班採用AI工具
任何流行的辦公室技術往往吸引年輕人搶先使用。生產力應用程式Google Workspace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訪問美國1005名年齡介乎22至39歲、主要為領導層的全職工作者,以探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使用情況。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耶穌|瑞士教堂辦告解 已跟千人互動
位於瑞士琉森的彼得禮拜堂(Peter's Chapel),今年8月起破天荒在告解室引進實驗性質的藝術裝置Deus in Machina,並於今天(27日)分享專案成果。這位「人工智能(AI)耶穌」以桌面電腦運算,在熒幕呈現數碼臉孔。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機械人高峰會|人形機械人齊集香江較勁 生產力局開峰會 推動技術落地
香港生產力局昨天在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4」,探討先進製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大語言模型等前沿科技發展及應用,現場亦展示各款前沿人形機械人。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