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科目化的未來教育新常態 (黃岳永)
過去多次談及傳統教育模式已面臨徹底顛覆,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強制學童在家學習,更為這個進程推上一把。即使學生重回學校上課,但網上教學並不會消失;而未來教育的另一個方向就是科目變得不再重要。
從小我們都是看科目「執書包」,由幼稚園到大學畢業,近20年的讀書生涯中,相信甚少有人質疑過分科教育有何問題。不過,在教育上一向表現出色的芬蘭,早幾年已經提出教育將不再以科目為中心,會加入情景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擺脫以學校科目主導的傳統教育模式。
大家熟悉的分科教育其實是十九世紀訂立下來的一套教育制度,其構成準則主要是基於當時社會需要。200年過去,人們面對的環境和問題大不同,當年「好好用」的制度亦不再適用於現今世代。
有別於以教師為主導的量產教學模式,情景式學習是把學習結合真實生活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交換意見及學習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能力(Ability)、技術(Skills)和知識(Knowledge)的「ASK」。好處是更能貼合現實應用環境,並體現學生的多樣性,顧及傳統教育中容易被忽視的天才或是偏才學生,發掘他們的才能與長處。
人類不斷學習,加上時代變化,現時的「學科」並不單是單一科目可以解釋和理解。例如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會配合社會與政治作背景;大數據不只是統計學,還要懂得數據收集和處理方式;環境保育和可再生這些涉及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牽涉到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統計及經濟等多個範疇。
當未來發展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到底是循規蹈矩的逐個科目報讀學習,還是因應實際情景學習相關知識,活用ASK來發掘同學的潛力,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疫情就如潘朵拉盒子,除了死亡、經濟放緩、企業倒閉及裁員失業的災難之外,盒底內還藏着希望。對於新的教育模式,芬蘭仍在試驗階段,是否完全去科目化仍是未知之數。但大潮流不會改變,與其緊抓住傳統教育,不如以科學的精神、開放的思想和謙虛的心態,研究下一步應該如何走。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