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一次太空旅行嗎? (占飛)
「上月球不是個物理問題,是個經濟問題。」美國物理學家John R. Platt一針見血。上太空是燒錢的科研,直到目前為止,人類依然看不見終點。太空競賽的經濟回報,大概可分為三大範疇:第一,尋找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遍尋不果;第二,把人造衞星帶上太空,我們做到了;第三,發展民用太空旅行,最近也做到了。若干年後,如果去太空等於一張長途機票的價格,你有興趣嗎?
美國時間5月30日,兩名太空人班根(Bob Behnken)和靴利(Doug Hurley)乘搭由SpaceX打造的「龍飛船」(Dragon),由佛羅里達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直奔國際太空站,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推進「太空民用市場」的歷史拐點。雖然由甘迺迪太空中心飛入地球軌道只需約9分鐘,但原來上一次有人從這兒進入烏黑寂靜的太空,足足相隔9年。
天價「太空門票」
長久以來,有能力參與太空競賽的大國,基本上都由各國中央政府直接控制資源,但「龍飛船」是由私人企業SpaceX製造,成為全地球第一次由民營企業完成的太空載人任務,開創歷史,更打破俄羅斯對國際太空站載人運輸的壟斷局面,相信會大幅降低美國前往太空的成本。
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正式告別美國長達30年的穿梭機時代,當時只是誕生9年的SpaceX才試飛了一次載貨升空的「龍飛船」,或者當年有份參觀的粉絲,今日早已放棄了太空夢。自那年之後,美國太空人便要「寄人籬下」,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Soyuz)飛船升空,不斷被坐地起價,每張「太空門票」由4300多萬美元升至今日的8600萬美元。
毫無疑問,促使NASA把美國太空載人任務交給私人企業,無非是錢作怪,皆因每年預算驚人,是故2010年的奧巴馬政府毅然改變發展戰略,取消小布殊當年啟動的重返月球「星座計劃」(Constellation)──整個計劃的預算是2300億美元。太空穿梭機服役30年,美國政府總計花費2090億美元,每次發射成本達到14億美元。
「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而延誤太空計劃是不合理,在奧巴馬任期內,共和黨人經常反對NASA對載人和載貨任務的全額資助請求。」太空愛好者網站NASA Watch的編輯Keith Cowing透露。2014年9月,NASA正式與SpaceX合作,支付26億美元製造「龍飛船」,首要任務只是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同一時間,NASA向波音公司支付42億美元,打造太空船「星際航線」(Starliner)。
鬼才馬斯克(Elon Musk)由陸地玩到上宇宙,電動車已滿足不到他的野心, 但SpaceX遇到的重大挫敗,也許比他一生人總和更多。2015年,「獵鷹9號」發射數分鐘便炸成粉碎;2016年,測試中又遇爆炸,即使當時已成功完成着陸回收;2019年3月SpaceX試飛無人駕駛的「龍飛船」,因發射逃生火箭的管道有缺失,太空艙在地面爆炸,再次宣告失敗。
波音令人失望
另一邊廂,波音是SpaceX的最大競爭對手,本來有機會後來居上,但要改善的地方太多,去年「星際航線」試飛,結果因軟件問題嚴重出錯,偏差11個小時,徹底偏離航道,根本無法抵達太空站的位置,意味着錯過了最後一次反撲機會。
幾年前,無人猜到SpaceX可擊敗波音,美國國會議員在聽證會上質疑:「NASA為何不乾脆把計劃交給波音負責?」馬斯克就在Twitter反擊:「為何我們的合約金額比波音少這麼多!」NASA給予私人公司的商業合約固定金額,等於受委約的公司要自行控制成本,不然就會蝕本。人類從來不做蝕本生意。
屢戰屢敗,就要有屢敗屢戰的意志, 馬斯克早就諷刺波音:「他們用了10年豪擲200億美元,才把飛機改進10%。」SpaceX的「獵鷹9號」不僅為NASA服務, 也接其他商業項目,從2010年累計發射86次,僅3次失敗,最新版本是「獵鷹9號Block 5」,累積失敗的經驗,比一次成功經驗更可貴。
事實證明,波音太不爭氣。他們本來是NASA於2010年空間發射系統(SLS)的承包商,但研發緩慢,原定要2017年交貨,但現時仍只聞樓梯響。再者,波音去年有兩架737 Max客機失事,損失慘重,加上今年的疫情摧殘航空業,波音市值大減六成,跌至800億美元。
NASA報告顯示,SpaceX每張太空門票5500萬美元,但波音就要9000萬美元,價格相差60%,SpaceX的火箭能重複使用,大部分零件自行製造,馬斯克贏了首回合。在國家層面,如果NASA日後不再購買「機位」的話,俄羅斯每年損失超過2億美元。
在這個歷史時刻,當央視播出「龍飛船」升空,有中國網民在畫面下方留言:「偉大的祖國、我真的很自豪自己是中國人、看到祖國愈來愈強大感到無比自豪」,不知他們是不是因為「龍飛船」的「龍」字而覺得特別有親切感及興奮?
撰文 : 占飛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