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Collaction聚集民智推動創新 群眾外包平台 任務自發分配

By on April 6,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Collaction的定位是創造更有效的交流渠道,運用群眾力量實現社會創新;圖為平台創辦人陳浩軒(左)及許孝謙。(Collaction圖片)

Collaction的定位是創造更有效的交流渠道,運用群眾力量實現社會創新;圖為平台創辦人陳浩軒(左)及許孝謙。(Collaction圖片)

去年中開始的反修例風波觸發連串社會運動,網上眾籌平台的作用廣受關注,經常在數小時內一呼百應,籌款超標完成,用於刊登廣告、購買物資等,箇中顯現的群眾力量,其實遠不止於此。

「大家可能開始熟悉Crowdfunding(眾籌),但對Crowdsourcing仍然陌生,其中文譯名『群眾外包』也是來自台灣,香港中文沒有直譯版本。」香港群眾外包平台Collaction聯合創辦人許孝謙(Himphen)接受本報訪問,解釋如何實踐群眾外包的模式,推動本港社會創新項目。

「群眾外包」聽來像艱深術語,不同的人或有不同定義,基本上是利用網絡力量,把工作或服務分配出去,運用大眾集體智慧,完成機構通常會自己執行或外判給第三方的任務。

「大家透過互聯網交流,過程高度透明,且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只要登上平台,就可了解項目進度、需要的資源及技能,讓大眾更有彈性地參與項目。」

Collaction摒棄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社群是以互聯網串連起來。(Collaction圖片)

Collaction摒棄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社群是以互聯網串連起來。(Collaction圖片)

詳列目標技能與所需資源

眾籌只要大眾投入資金,許孝謙指出,群眾外包是希望籌集不同人士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技能及建議等。「類似的概念是Wikipedia、Google Maps, 把網站上的內容讓你修改,但你不需要成為該項目的團隊。」

「Crowdsourcing」早年冒起時,多被商業機構、科技初創採用。許孝謙與陳浩軒於2014年共同創辦Collaction,逐漸集中在有力影響社會的創新項目,希望讓更多人透過群眾的外包模式,參與推動社會改善及創新,這方向一直維持至今。

在Collaction平台上,項目發起人可以介紹項目內容及列出細分任務、所需資源及技能、進度目標和方向等,並定期把項目進度記錄在平台上,讓群眾藉此表達意見及建議,甚至成為項目的支持及參與者。

「這不是單純活動追蹤平台,這裏是社會創革者的網絡社群。」許孝謙稱,平台近年與教育機構合作,讓本地學生公開自己設計的「STEM」以及社區關懷等項目。

另一方面,Collaction亦有與本地科技公民組織「香港零時政府」(g0vhk.io合作,後者會把不少科技項目,放上平台供大眾參與,例如「武漢肺炎民間資訊」網站、區議會選舉數據整理分析平台等,以上兩方面為目前平台上主要項目發起來源。

團隊開發的另一項目, 是收集香港新舊街景相片,建立資料庫。(Collaction圖片)

團隊開發的另一項目, 是收集香港新舊街景相片,建立資料庫。(Collaction圖片)

項目不以短期成效論得失

被問到平台上項目的成功率,許孝謙笑言,「某個項目被傳媒報道,大家可能就覺得該項目很『成功』,但這是一個迷思。」在創新領域、尤其社會項目,評估成敗是否重點,值得商榷。「可能因為效率至上的文化,香港很多時要求一些項目,在短時間內得出成效,否則就結束……但我們的經驗是,往往有不少成功例子,是以所謂『失敗』項目為基礎、延伸發展而推出的。」

在群眾外包模式下,參與者的身份並非團隊或僱員,項目發起人可以如何提升社群的參與度?許孝謙認同,此乃平台長期面對的挑戰,Collaction一直透過與不同組織交流及合作舉行活動,加強培育及擴大社群。

回顧過去一年,本港的社會運動、口罩買賣資訊整理等不少行動,皆由民間自發組織,促成群眾外包與社會科技創新的理念在本地興起。許孝謙坦言,想讓更多港人了解「IT人」的文化,甚至願景。

「其實programmer(程式設計師), 不一定只懂維修電腦及手機……現在科技界有很多熱門主題湧現,如『初創』、『開放數據』等,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並接受『群眾外包』這個概念。」

採訪、撰文:吳志南

延伸閱讀:

業餘自由參與 主張平等協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