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照明 驅走農村黑暗生活 (黎泳孜)
在非洲和許多發展中國家,電力供應不足,夜間照明成為了一大問題。人民要在漆黑的夜晚中燃點蠟燭或煤油燈照明,令日常生活非常不便。2018年末,世界上70億人口有40億人生活在Bottom of the Pyramid(BOP)。他們當中有12億人生活在黑暗中,每年更有580萬人因蠟燭或煤油燈釀成的火災而死亡。
李霞出生於中國東北窮困家庭,初中時被迫輟學,到外省打工。然而她沒有放棄學習,自學英文,肯學能幹的她在工廠內很快便晉升成為管理人員。2004年,她設立了自己的電子外貿公司──Power-Solution(誠信諾科技),生產並銷售消費類電子產品。
2007年7月,李霞前往印度新德里,為開拓當地市場做研究工作。走在印度的街頭上,她經過一間又一間以鐵塊和塑料布造的臨時房屋,看見擁擠的環境成為一個擋風避雨的家。
當時,新德里受到南亞西南季候風影響,正值雨季,滂沱大雨打在鐵皮的屋頂上,就在不遠處的垃圾堆被水淹浸,散發出陣陣的酸臭味。她被此場景深深觸動,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事情。於於2009年,李霞在觀看關於全球暖化和冰川融化的紀錄片時,產生了將推廣環保和幫助第三世界的窮困人民合而為一的想法,想到了利用太陽能照明來幫助他們。公司的口號也定為「從BOP中來,為BOP服務」。
「蠟燭消滅者」環保便宜
在金融海嘯時,李霞和她的團隊觀察到LED燈和太陽能板的價格大幅下降,而且留意到發展中國家許多地區都缺少電力,非常需要太陽能產品。於是就為BOP群體制定一盞實用、便宜的太陽能燈Candles Killer(蠟燭消滅者),不僅能夠提供照明以及降低火災隱患,還能減少由於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對人和環境的危害幾乎為零,有利於環保。
在非洲,窮困人群平均每個月要花1至2美元購買蠟燭照明,三四個月的花費基本與太陽能燈的單個售價相當。太陽能燈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連續使用3年,這就代表着3年內可以為這個家庭節省大約35美元的費用。
可是,李霞並沒有對此滿足,為了讓更多BOP人群能夠買得起太陽能燈,她在產品開發上做了許多調整。
首先,她發覺太陽能燈支架的成本佔了總成本的20%,如果每個產品的單價能夠減少2美元,對於貧困家庭來說,已經是一天的生活費。
因此她設計了一款沒有標配燈架的太陽能燈,改為可立可掛的掛鈎,讓BOP家庭只需要把燈掛在注滿水的飲料瓶上,照明燈就會變成桌燈,學生晚上也能繼續看書學習。
其次,他們特地把太陽能燈的燈泡、燈線、每個零件設計成可以完全分開,方便在某個零件損壞時可以單個零件替換,不至於整個丟掉。
自設生產線保障品質
從2009年至2012年,Power-Solution只是負責設計和售賣產品,外判了製作產品的工序。然而,外判工序導致控制品質跟成本並不容易。為了讓更多人享用到便宜又環保的太陽能產品,Power-Solution於2012年成立了他們第一條生產線,發現擁有一條從產品設計到製作到售賣的完整供應鏈,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成本和售價,還能令品質有一定的保障。
隨着產品銷量不斷提升,2012年,李霞大膽決定停掉其他生產線,專注為BOP人民生產太陽能燈。同年,產品獲得世界銀行授予「點亮全球」認證,證明產品質量合格,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可以安心使用。為了讓更多BOP家庭用得到太陽能燈,李霞想到由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着手,2016年推出了「pay as you go」產品線,讓他們可以分期支付租用太陽能燈的費用,大大減低他們的生活成本。
除了點亮BOP的人的生命,李霞亦希望為他們開一扇窗。她發現在非洲等地方,人們的學歷都幾乎為零,他們沒有讀書的機會,對於衞生的知識、疾病的預防亦一無所知,因此非洲在伊波拉疫情爆發時,死亡率達60%至80%。於是,李霞便想到打造一套教育套裝,把教育、疾病預防等知識裝在以太陽能發動的屏幕裏,傳播生活知識,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擺脫現有的生活。
從一開始成立一間只有10名員工的商業公司,現在Power-Solution有130名員工,工廠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規模日益增長。成立12年以來,他們幫助了63個國家、492萬家庭、3480萬人口,並單單以太陽能發電4300萬度,減少了382萬噸二氧化碳。2019年,Power-Solution獲得中國社會企業認證,取得金牌社企的稱號,並在「中國企業品牌交流活動」中獲一等獎。李霞於2018年當選為「綠領小先鋒」青年環保計劃的年度領袖,更獲推薦參加全球氣候行動峰會。
李霞發明的戶外太陽能燈,可掛在一般的水樽上,方便隨處攜帶使用。不少非牟利組織也採購這些燈,幫助極度貧窮地區解決照明問題。
2018年深圳誠信公司代表中國,出席在加利福尼亞舉行的「青年綠色科技企業家」(Young Green Tech)論壇,分享如何加強跨國合作,滙聚多國的環保企業家,推動可持續發展,建立研討會、資金和技術分享的平台。
更多社創群英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