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yen瞄準巨企贏支付大戰 單一平台一條龍做中介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年網上支付領域吸引環球科企及初創蜂擁而至,期望改變由傳統銀行、信用卡公司主導多年的環球支付系統。荷蘭支付技術公司Adyen正是掀起這場金融科技革命的中堅分子。Adyen亞太區總裁Warren Hayashi接受本報訪問時,剖析Adyen如何擔當商家與信用卡公司的中介人角色。
傳統支付架構由多個機構參與營運,包括支付閘道(Payment Gateway)、支付處理公司、銀行等。一宗支付訊息需要經過不同公司及不同平台,才能轉送到Visa等主要網絡及發卡銀行以完成交易。
Hayashi指出,「這個運作方式難免會出現訊息延誤傳送,甚至漏失等情況,導致交易未能完成。」據Adyen資料顯示,目前透過網上或流動設備支付,有多達六分之一交易因此失敗,對商戶造成損失。
簡化程序 增交易成功率
成立於2006年的Adyen,以商家與Visa等信用卡公司的中介人作定位,商戶只須接駁到Adyen的單一支付平台,就能接受來自本地與海外的款項,支援包括信用卡、Apple Pay、Android Pay等多種付款工具,並且可以讓客戶自行選擇不同的貨幣結賬。
Adyen平台一手包辦支付處理、風險評估和系統連結等功能,減省繁複的系統連接與程序。Hayashi表示,款項支付過程一條龍,可以令Adyen獲得更完整的付款資料。
此外,作為Visa和Mastercard的合作夥伴, Adyen擁有上述發卡網絡的資訊與連繫權限,助商戶減低支付交易被銀行拒絕的機會,意味可以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挑戰龍頭 力抗初創競爭
「對每年收入以十億美元計的企業而言,假如Adyen能把交易成功率,提高1.5個百分點,即是為它額外增加1500萬美元的收入,對公司生意有很大作用。」Adyen支付平台目前已吸引包括Microsoft、Booking.com、Uber、LinkedIn、 Evernote、Spotify、Tiffany & Co.及Gap等,逾5000間行業巨擘與國際品牌採用。
要數令到Adyen成名的一役,便不得不提公司去年2月擊敗全球電子支付界巨擘PayPal,成為eBay的主要支付平台。
2018年財政年度,Adyen處理的全球交易總額達到1590億歐羅(約1.38萬億港元),收入錄3.48億歐羅(約30.3億港元);公司自2007年以來,平均每年收入都有雙位數增長。
支付技術近年成為科網公司、金融機構,以至電訊商逐鹿的戰場,Adyen一方面挑戰傳統支付技術商,包括Chase Paymentech、Vantiv、First Data的壟斷地位,另一邊廂亦面對Stripe等新興金融科技初創的競爭。與Stripe主攻初創公司及程式開發者社群相異,Hayashi指出,Adyen多年來專注大型、國際企業,了解它們的獨特需求。
「對於一間初創,可能未必最關心每筆款項何時收到,或財務報告是否正確。但隨着公司規模擴大,你就會想了解公司的收款成本、監察每筆交易的情況,以及讓財務團隊取得完整報告,這就是Adyen平台的關注重點。」
隨着消費者支付方式多元化,Hayashi認為Adyen的一大優勢在於其「一體化商業」(Unified Commerce)支付技術方案,商戶只要透過單一平台,即可綜合管理來自本地與海外,由網上、流動應用程式,以至實體店所接收的款項。
此舉方便商戶在網上及實體店銷售時,皆擁有暢通的購物支付過程,而且能適時為顧客提供折扣、儲積分等服務,藉此提高顧客的忠誠度。
把中國支付工具帶進歐美
中國消費力近年急速膨脹,成為環球零售市場的焦點;而內地消費者鍾情電商、海外購物的浪潮,更為跨境、網上支付服務帶來黃金機遇。Adyen於2017年已開通支付寶、微信支付及銀聯等中國三大支付方式。
Hayashi受訪時亦提到Adyen在中國支付市場的發展計劃,他說:「我們專注把這些中國主要支付工具,推廣至外國品牌與商家,讓內地消費者不論在網上購物,還是在歐洲、美國等地的商店消費,都可以使用中國支付工具,並透過Adyen付款。」
中美貿易摩擦自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美國早前全面封殺內地電訊商設備商華為,更被視為「科技冷戰」的序幕。
作為歐洲金融科技的新貴,Hayashi表示:「Adyen主要協助想擴展業務、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公司目前沒有參與中國國內的支付市場。」他強調,中美「科技冷戰」的出現,對Ayden在區內的業務發展沒有影響。
採訪、撰文:吳志南
[ English Version ]
How Adyen quietly helps firms handle payment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房地產科技|MTR Lab加盟城越拓地產科技
中國專注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的企業聯盟城越UrbanLab昨天宣布,港鐵(00066)全資子公司MTR Lab正式加盟為新成員,雙方將攜手在綠色創新、智慧城市等深度合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念力操控|Neuralink新試驗 念力控制機械臂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周二獲准啟動新可行性研究,透過N1植入物及腦機介面,讓志願者以念力控制機械臂。Neuralink發文形容,此舉不僅恢復數碼自由,亦是恢復人身自由重要第一步。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工具|美八成年輕領袖 上班採用AI工具
任何流行的辦公室技術往往吸引年輕人搶先使用。生產力應用程式Google Workspace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訪問美國1005名年齡介乎22至39歲、主要為領導層的全職工作者,以探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使用情況。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耶穌|瑞士教堂辦告解 已跟千人互動
位於瑞士琉森的彼得禮拜堂(Peter's Chapel),今年8月起破天荒在告解室引進實驗性質的藝術裝置Deus in Machina,並於今天(27日)分享專案成果。這位「人工智能(AI)耶穌」以桌面電腦運算,在熒幕呈現數碼臉孔。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機械人高峰會|人形機械人齊集香江較勁 生產力局開峰會 推動技術落地
香港生產力局昨天在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4」,探討先進製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大語言模型等前沿科技發展及應用,現場亦展示各款前沿人形機械人。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晶片大戰|小米據報自主設計晶片 料明年量產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小米正為其即將推出的智能手機準備一款自主設計的移動晶片,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聯發科(MediaTek)和高通(Qualcomm)的依賴,該晶片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
- Posted November 26,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