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投資回報 主攻西雅圖 地產平台發掘海外筍盤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港人投資海外房地產成風,然而買屋不是買菜。鍾情美國西雅圖的伍其昌深感資訊不足,「隔山買牛」困難重重,「我只知這間屋賣多少錢,但不知要花多少錢來裝修,也不知之後再轉手或放租時,這間屋可賣或租到多少錢,無從判斷是否筍盤。」他遂建立房地產投資資訊平台「TruDeed」,為港人等投資者提供指引。
用戶登入TruDeed系統後,即可瀏覽不同樓盤及其相關資訊(例如價錢、圖片、面積、房間數目、有否車庫等);同時透過大數據分析,估算各樓盤大約所需的復修費用(Rehab Cost)、復修後的價值(Estimated ARV)和租金收入等,從而計算投資回報。
大數據主要來自樓盤所在地區過往類似盤源的成交紀錄,至於評估復修費用,平台會先經由智能系統「Smart Rehab」分析樓盤狀況,初步評估物業是否要復修和所需費用。買家可經由平台尋找裝修師傅或自行安排,待親身視察環境後,再掌握確實金額。
搜羅物業利潤需逾兩成
伍其昌指出,平台用戶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短炒」投資者,買入房屋後再轉手;第二類是買樓收租;第三類是自住。揀到心水靚盤的用戶,可經由平台聯絡賣方及尋找銀行,憑藉在線下促成交易,平台會收取佣金作為收入。
目前,TruDeed主打西雅圖的樓盤,伍其昌透露盤源除了來自合作的地產公司,亦有不少來自被稱為「Wholesalers」的職業收樓人。由於美國的地產公司大多不願意代理太殘舊的屋,因為它們須經過一輪翻新後,方可推出市場,當中花費不少金錢和時間。職業收樓人專門以較低價錢購入狀況較差的房屋,再轉售予第三方賺取差價。
伍其昌介紹,平台日均蒐集百多個樓盤的數據,但只會篩選「有兩至三成水位」(即復修後價值比買入價、復修成本,以至其他各項費用加起來高兩三成)的樓盤。不少物業基於翻新費用太高等原因,投資回報不吸引而未獲接受。
人屆中年的伍其昌直言,今回已不是首次創業,「『Startup創辦人』是天下間最難做的崗位,指的不是每天上班那種肉體上的辛苦,而是要克服產品無人買、籌錢又籌不到那種失敗感覺。」
早於1998年,他便創立科技公司ecVision,開發針對大型國際服裝品牌的供應鏈系統。直至2015年,公司獲紐交所上市公司Amber Road收購。他退場(Exit)後,一度打算再次創業,「想過開發集運平台,但思前想後發現,自己已不想再做類似的生意。」
結果,伍其昌變身天使投資者,專攻本地B2B軟件科創,投資過開發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的人工智能(AI)初創有光科技(Fano Labs)。
跨國企業高層二度創業
他明言,初創創辦人一定要有很強的信念,「(搞初創)會遇到很多想放棄的時候,很多初創陣亡是因為創辦人也捱不下去。你問過10個天使投資者但仍籌不到錢,唯有結束一手建立的公司;有些創辦人被上百個投資者請吃檸檬,但仍繼續去馬。」假若錢已燒盡,資產亦賣光,任創辦人信念再強,又如何撐下去?他慨嘆:「現在香港似乎較少出身中產或草根的人做到初創創辦人,始終香港生活成本太高,既要交租又要養家,儲到錢都用來買樓,哪有錢創業?」
伍其昌不諱言,目前香港發展得比較成功的初創,甚至是獨角獸(即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未上市的企業),創辦人大多出身不俗。就算是他自己雖非富二代,但在創立ecVision之前,亦是美國著名軟件公司CA Technologies的亞洲區高層,有一定經濟基礎,「否則我都沒可能創業」。
嘆辦初創須狠心裁員
在跨國大企當過高層,也不代表創業會順風順水,「公司(ecVision)前後3次瀕臨結業邊緣。」第一次是2000年科網股爆破,投資者閂水喉,傾好的新資金泡湯;勉強捱過這關,又輪到2003年沙士和2008年金融海嘯,生意受到打擊,「我在2003年裁了幾十名員工,相當於一半人手;2008年那次,也約莫裁員20%、30%。當你創業,為了公司生存,有時你要很果斷做狠心決定。」
大數據分析拓B2B
直至今次創辦TruDeed,伍稱這公司屬於B2C平台,跟過往的B2B公司難相提並論;加上現今已是社交媒體時代,他須努力學習數碼營銷,「想像你在一個很嘈吵的市集,要人聽到你的說話是多麼困難?」
他深明B2C初創須面對較激烈競爭,失敗風險也較高,若從投資人角度出發,他甚至不考慮在天使輪投資B2C初創。為加強TruDeed優勢,他計劃開拓B2B服務,把大數據分析技術開放予地產業界訂閱使用,讓後者的客戶提供更明確的房地產交易數據。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