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科技發展 – 10年後不再存在的事情 (Priscilla Chan)

By on July 18, 2018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十年之後,又有什麼工作將被取代,是大家值得深思的課題。(路透資料圖片)

十年之後,又有什麼工作將被取代,是大家值得深思的課題。(路透資料圖片)

近日在媒體上,不時都會看到預測什麼工種將會被科技取代的報道。其實除了工作崗位,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好的、壞的,都會因為科技發展而變成明日黃花。

黑心食品、冒牌貨、假鑽石

先來一個好消息:在不久的將來,因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日漸成熟,我們會買到黑心食品、冒牌貨和假鑽石的機會,將會大大降低。提起區塊鏈,很多人應該會先聯想到Bitcoin等的虛擬貨幣。其實,區塊鏈最強大的特徵,是在於它的去中心化及不可竄改的記錄功能。

有機食品是否真的以有機方法種植、網上代購的名牌手袋和化妝品是否真貨、價值不菲的鑽石的GIA證書是否真確?現在購物,對於貨品的真偽,我們大多只能倚靠商戶的品牌和商譽、貨品的證書或者防偽特徵去判別。網購盛行,買到假貨、過期貨的機會,又難免再高一點。

在可見的將來,當我們在香港的零售商購買日本空運­的夕張蜜瓜,透過掃描蜜瓜上的二維碼,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蜜瓜由日本北海道哪一個農場、哪一個農夫種植,經過什麼物流程序,到達香港的零售商手上,每一個過程,通過由區塊鏈去記錄。因為所有數據都通過加密系統驗證,並於網絡上所有帳本更新,所以不會為第三者所竄改,或記錄不符的現象。

佔全球鑽石貿易超過30%份額的 De Beers 便於今年初宣布將會開發首個鑽石區塊鏈帳本,記錄每顆鑽石由在礦場出產到出售至消費者手上的每一個過程。DHL亦與 Accenture聯手發展確保藥物真偽的區塊鏈序列化項目(blockchain-based serialization project)。GS1 也正在研究食品區塊鏈序列化,以其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有不少初創企業,也正在研究通過區塊鏈改善物流程序,長遠而言可以杜絕冒牌貨、過期貨。

當護照都加入生物識別技術,日後旅遊世界不同地方,就能夠更輕鬆方便。(路透資料圖片)

當護照都加入生物識別技術,日後旅遊世界不同地方,就能夠更輕鬆方便。(路透資料圖片)

實體護照

忘記帶護照,大概是所有旅者的惡夢。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出行,將會無需攜帶任何旅行證件,出入境檢查,將會透過生物識別技術(biometrics)包括指紋、瞳孔和面容識別來完成。

天方夜談嗎?澳洲在去年初已經宣布,在2020年實施非接觸式(contactless)出入境程序,屆時旅客將無需攜帶護照,由入境處人員駐守的櫃位,亦將會取消。杜拜政府,亦正在研究類似的電子化出入境系統。

德國的漢莎航空公司,亦於今年三月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試行了透過面容識別讓旅客完成登機程序。所有有關航班的旅客,無需攜帶登機證,只需要在登機閘口作一次面部掃描,航空公司便會實時將該旅客的面容識別資料與美國海關作配對,只需幾秒時間,便完成整個登機程序。

其實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日本、印度、新家坡、中國等,都有推出包含生物識別技術的護照,和採集入境旅客生物識別資料,無需攜帶任何實體旅遊證件出行的證件,將會很快降臨。各國的出入境人員,和航空公司地勤同事,大概要開始審視一下職業前景。

智能電話

自從iPhone 在2007年面世,智能電話在今天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然而,有不少未來學家均預言,在不出十年,甚至五年之內,智能電話將會被取替。

隨着5G流動通訊、物聯網(IoT)、虛擬助手(例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可穿戴技術、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等的長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數位化。現在,我們會用「上網」來形容使用互聯網這個活動,在未來,「上網」將會融入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我們都是活在網中。在這個不久將來,我們將無需使用智能電話這個介面來和互聯網溝通。

那麼,在未來,將會是怎麼樣的產品,取代了智能電話?其實各個科技公司,都在推敲不同的可能性。Google幾年前推出的Google眼鏡,不同品牌的智能手錶、在外國甚為流行的聲控虛擬助手、及蘋果的無線耳機(讓我們可以直接向Siri發出指令),其實都是各個科技巨頭測試在後智能電話年代,我們與互聯網溝通的工具。

不少科幻電影的創作,其實不是完全天馬行空的。例如湯告魯斯的《未來報告》就邀請了著名的未來學家Peter Schwartz來為電影作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片中的不少情節,已經在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現。湯告魯斯在電影中佩戴的配備感應裝置的手套,便已經被開發。電影“Her”就預言了虛擬助手將會慢慢取代智能電話(甚至攻陷我們的感情世界)。鋼鐵俠和蜘蛛俠電影則把可穿戴技術(二人的戰衣)描繪成比智能電話更強大的萬能器具。

我們將來將不必使用智能電話,來跟互聯網溝通。(路透資料圖片)

我們將來將不必使用智能電話,來跟互聯網溝通。(路透資料圖片)

駕駛執照

18歲成年考車牌然後儲錢買車,從前是不少年輕人(尤其是男孩子)的夢想之一。10年後,對初出茅廬的一輩來講,駕駛執照和私家車,大有可能將會因為共享經濟、汽車共乘,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化,而變得可有可無。

其實莫說十年後,今天的年輕一代,有不少對上一輩的生活和消費模式,有不少的反省。與其為了消費而營營役役,不少年輕人寧願把時間投資在生活體驗上。在共享經濟年代,重要的不再是擁有,而是“access” - 即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是否可以取得有關服務。

其實Uber、滴滴等的汽車共乘服務,只是我們的出行模式被顛覆的第一步。多間研發商,包括Google (Waymo)、Tesla、Uber、NuTonomy、寶馬、福特、日產、百度等等都都爭取在2020年或以前推出商用自駕車。Uber 亦計劃在2019年推出自駕車接載服務。假如車輛無需人手操控,放下乘客之後,它可以自行離去,車主就無需費時失事的找泊車位,兼負擔昂貴的泊車費。再者,配合人工智能,和共乘軟件(例如Uber),你閒置的座駕,甚至可以在完成接載你的旅程以後,在路上接單,為你賺取外快。自駕車普及化對社會的顛覆力量,可能可以媲美互聯網。考牌、供車,有可能在不久將來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現金、支票、信用卡、銀行分行

雖然香港人普遍對無現金社會有保留,隨着電子貨幣、電子錢包的日益普及,無可避免地我們對現金、支票甚至信用卡的依賴程度,將會日益降低。瑞典和中國的某些一線城市,已經主要以電子貨幣作小額零售交易。新加坡、南韓、印度等國家,亦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除了零售交易,P2P(個人對個人)轉賬、跨境電匯、個人理財、生活繳費、出行訂票、投保保險等等,我們現在都可以透過不同的手機程式進行。微軟創辦人蓋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預言我們需要銀行服務,但不一定需要銀行(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我們只要對比一下自己現在和十年前到訪銀行分行的次數,都會知道蓋茨所言非虛。順應潮流,今天各銀行亦不斷更新他們的零售銀行服務,減少分行數目,鼓勵客戶以各種自助形式進行提存、轉賬等服務,將實體店面用作銷售、及提供其他較高端服務的用途。

無論你是否喜歡和信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等的內地的金融創新,無可否認,中國大陸今天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對世界各地其他地區,有一定的預示和啟發作用。

肢體殘障

身體殘障,是人生一大憾事。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透過更多不同的渠道去改善傷健人士的生活:

3D打印 –3D打印技術可以為傷健人士打造出更輕便、更合身、更經濟的義肢;為燒傷的病人打印出人造皮膚;為毁容的病人印出需要重建的面部輪廓;取代傳統的倒模技術,為有牙患的病人印出新的牙齒等等。

可穿戴機械人(Wearable Robots) – 可穿戴機械人最容易明白的例子,是電影鋼鐵人(Ironman),透過和機械人結合,人類可以突破本身體能的極限。科幻電影的橋段,今天已經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我朋友的弟弟James Young幾年前因為火車車禍喪失了一隻手和一隻腳,醫護團隊揀選了他嘗試新型的半機械人(cyborg)手臂。比起傳統的義肢,甚至他本來的手臂,他的cyborg 手臂更強壯、堅固、和多功能 – 他的這隻手臂就有雷射光、USB充電插口 、手錶功能、和小型無人駕駛機。

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VR)) – 提起VR,我想我們大多數人第一個印象都是帶着VR穿戴裝置玩電子遊戲。其實VR在醫療方面,有不少用途。其中之一,是透過虛擬實境針對大腦進行刺激,令因脊髓損傷導致下肢癱瘓的病人的大腦能恢復掌控下肢神經的部分,增加他們再站起來的機會。

消防人員傷亡

我跟消防工作有點淵源,每次在媒體聽到有大型事故發生,在別人撤離之際,消防同事又要進入最危險的地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救助他人,總是覺得心有戚戚焉。這種近乎玩命的救災方式,可以因為科技發展來個大逆轉嗎?

隨着機械人、無人機、流動通訊研究的長速發展,用科技輔助,甚至取代人類消防員的日子指日可待。不少先進國家,例如美國、南韓、日本、中國等,都在進行有關的研究。美國、日本和中國,都分別發展了類似迷你坦克的滅火機械人,可以在複雜、高溫的火場代替消防員進行滅火、探測等工作。南韓則從Wearable Robots (可穿戴機械人)和Exoskeletons(外骨骼)方案入手,研發類似 Ironman的是消防可穿戴機械人,提高消防員的救人耐力、及減低他們需要抵受的風險。香港也有研發消防救災系統的工程隊伍,例如Insight Robotics 的其中一項產品就是智能森林火險監控系統。

消防員會失業嗎?著名機械人科學家石黒浩教授(Prof Hiroshi Ishiguro)有這樣的見解:「當機械人可以取代人類去做一些重複或危險的工作,人類就可以專注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更多相關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