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吃香 (鄧淑明博士)
一年將盡,展望來年,一家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訪問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萬名僱主,諮詢他們預計2018年第一季與2017年第四季比較,在人力需求方面將會有什麼改變。
打算在明年首季增聘人手的台灣僱主比例冠全球。在超過一千間受訪公司中,四分一有此意向,需求主要來自金融行業,新增的人手會用於建立金融科技(FinTech)或服務自動化。不過,台灣跟全球各地一樣,同樣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香港呢?有16%僱主表示來季會新增人手,主要是零售和金融服務業。但是,打工仔對薪酬增幅一般不甚樂觀,本港除了地產,各行各業也未見特別興旺,這與世界銀行的全球經濟預測不謀而合:該行預期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為2.9%,跟2017年的2.7%相若。
另一方面,某些工種尤其資訊科技相關的卻特別令人艷羨。在美國,從事AI的研究工作,年薪可達30萬至50萬美元。據《紐約時報》報道,開發AI程式AlphaGo的公司DeepMind,400名員工平均每人年薪逾34萬美元。軟件工程師(software engineer)也非常吃香,據說6年經驗而其中3年在同一公司任職者,在三藩市灣區平均年薪超過16萬美元。而負責從數據中發掘智慧的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全球需求急速增長,據意大利一所大學的調查發現,對該類人才的需求,一年增幅超過五成。
加強STEM教育切中要害
香港要突破今天的困局,邁向高新科技應該已是共識。因此港府在12月中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內的「智慧市民」一環,提出在中小學增強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方法之一是加強培訓負責制訂課程的老師,實在是切中要害。STEM除了是知識,學習過程中也能提升年輕人的分析和解難能力,歐洲多國近年已加強科技教育,而內地自今年9月開始,小學一二年級每星期必須有至少一個小時科學課,目的也是建立學生的科學知識和解難能力。
至於成年一代如我者也不用氣餒,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要保持靈活開放的胸襟,自強不息,正如年前電影《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中說:經驗是最好的履歷。今年11月底我出版了新書《智慧城市3.0》,詳細講述世界面臨的挑戰,以及新科技和新經濟會如何開啟新局面,希望讓大家思索怎樣把握機會,一起活出精采的未來。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